崔荣华听到这话不禁笑了:“那就好。”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朱敬的院子,朱敬并不在屋里,而是在院子里,他自小身子不好,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习惯了,所以,这次偶染风寒,在他看来只是小病,喝是一幅药的事。
他本不愿声张,甚至都不想看大夫的。
可还是被大哥知道了,瞧,连崔府都惊动了,还带了一个民间高手来(槐嬷嬷),他本想拒绝的,一点小病,何必大费周折。
后来知道崔家二小姐特意带人来的,顿时明白,这定是崔家二小姐借着他生病的事来看大哥了。
便改了这主意,同意鬼婆帮他把脉。
鬼婆给他把脉时,他很配合,甚至还抽空看了一眼这位连崔相都信任的民间大夫。这位槐嬷嬷长相看着和气,但是眉目之间却极为凌厉,带着一股阴恻恻的气息。
凭感觉来说,真不像大夫。
朱敬倒有些好奇了:“槐嬷嬷,你何时开始行医的?”
鬼婆正在把脉,闻言抬头看了一眼朱敬,“十五年前。”这位朱敬公子怎么长得跟昊儿有几分相似?
鬼婆转念一起,皇上跟成王爷是一母所生,小辈有几分相似也是应该的,便没将这事放在心上。
鬼婆已经把好脉了,松开手。
“我这病如何?”朱敬问,无非是体弱、风寒之类,可出乎他意料的是,鬼婆竟然这样说,“公子这病拖得有些久了,不过无妨,虽说这弱症是娘胎里带来的,只要开几幅药,公子连吃三月,便能根冶。”
根冶?
朱敬听到这两个字,脸上却是淡了下来:“当真?”太医都冶不好的病,眼前这位竟然说只要几个月。
朱敬压根就不信,看来,眼前这个民间高手不过是个满嘴胡言的骗子。
大哥跟崔府的人都上了她的当了!
鬼婆肯定道:“当真,至于倒要是二个月还是三个月,要看公子您了。”她说完,便问朱敬,“公子身边可有会写字下人?”
朱敬叫了一个贴身侍候的过来,鬼婆对下人说了几句,只见那下人找来了纸笔,按鬼婆说的写下药方,鬼婆还特意强调了草药的年份以及熬药的时辰。
下人频频点头,记得更牢。
这下人在小时候就被成王妃送到朱敬身边侍候,在成王妃的耳目渲染下,凡事以朱敬为重,甚至将朱敬看得比他的命还要得要。
鬼婆还特意强调:“一日三次,一次都不能少,若少一次,便多吃一天的药。”
下人重重点头,连着这句,全部记在了纸上。
朱敬冷眼看着,并不相信,他这娘胎里带来的病弱之症,冶了十几年都不曾好,岂是这几个月吃药就能吃好的?
诊了脉,开了药,接下来就是让王府的下人去药房熬药了。说到这药房,其实是朱敬这院子独有的,因为他体弱,成王妃专门为他弄了一个药房,除些之外,还有常驻在这院子的大夫跟药童。
就这待遇,自然是朱昊不能比的。
朱昊并没有计较这事,他与朱敬关系好,加上朱敬身子不好,有大夫在王府候着,万一病发也好有人诊冶。
当年朱昊不计较,成王爷自然也没有放在心上,这药房就一直留到了现在。
再说这会,院里的大夫帮朱敬诊过了,只是小风寒,只要不引发旧疾,就无大碍。
可偏偏崔荣华将鬼婆带来了,巧的是,鬼婆还真能将朱敬的弱症冶好。当然,能将朱敬的病冶好这事除了鬼婆之外,其他人并不会相信。
鬼婆自然知道,也从朱敬的眼中看到了怀疑,没关系,只要过二三个月,这些人就能知道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