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年少有为的温彦大人,在高安县第一次体会到了所谓新官上任的新奇,和万民相迎的待遇。
“高安县主簿率民众参见县令大人。”
在主簿(注1)的一声高唱中,敖彦面前的大道两旁顿时跪满了男女老少,不管怀着怎样的心情,人们都低头叩拜着,迎接日后将要主导他们生活的父母官的驾临。
这本是历朝历代祖传下来的规矩,却不想如今让新上任的年少县官老爷一身不自在。
“我又不是道观里的泥塑,你们跪我干嘛?我又不会保佑你们多收粮食、多生孩子!起来吧,都起来吧……”
新任县太爷一边嘀咕着,一边顺手把道旁白发苍苍的老人给拉了起来,倒是让周围的人一时愣了神。
特别是那些从晏都一路跟来的属下们,虽说这几日有些稍稍熟悉了这位上司的言行习惯,但是在这么个正式的场合上,这位温公子居然还是这么吊儿郎当的模样,丝毫没有半点官威,这倒是让下属们有些担心日后自己这个年少的上司,还能不能控制住那些混迹在衙门里的官油子们。
“大人慎言、慎言啊。”师爷很小心地凑到敖彦耳边嘀咕着,不过敖彦倒是不怎么在意,给了师爷一个感谢的微笑后,自己依旧我行我素地把道旁跪伏着的百姓们给拉了起来。
接着按照惯例,自然当是新官的一番到任开场白,不过这一条到了敖彦手里,自然注定要成为又一桩破例的事宜。
“那个,我叫温彦,从今天开始担任县令,这个……大家有事直接来县衙找我好了,就这样!”
敖彦的话很简单,虽然师爷很体贴地悄悄递上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到任演讲稿,无奈敖彦只是扫了一眼,便直接丢进了袖筒里的暗袋中,他可不想站在大街上做报告。
比起在这些个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小老百姓面前摆架子,敖彦更希望能够尽早的知道自己的地盘上有多少资源可以使用,那可关系不久之后的修道界大战呢。
所以在出人意料的开场白之后,当人们还在沉默的等召温大公子的后续报告,敖彦却已经拽着领头的主簿大人,彷佛是害羞的新嫁娘一般,一溜烟地跑进了县衙的大门,把自己那单薄的背影留给了所有人。
这个大老爷似乎很有趣的样子!
第一次和自己的父母官见面,敖彦就在高安县百姓们的心里留下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形象。
不过对于那些在衙门里当差的衙役们而言,这位县官大人的形象就不见得这么好了,虽然这位年轻的长官似乎无意遵循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传统,并没有对当差的衙役、衙门里的众多旧部属进行人事上的变动,让战战兢兢了许久的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但是这位县令大人有到任的第一天就要求清点库府内的存银、清查所有帐目的行动,却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错觉。虽说这一切都是县令到任后必须做的事情之一,但是全天下当官的大约也只有敖彦这个缺心眼的家伙,上来就肆无忌惮的清点库房。
而最令所有人愕然的却是这位温大老爷,在清点完府库之后,堂而皇之的拿着一大叠前任县令留下来、签字画押的借条,开始在高安县内逐门挨户的开始收债。
要知道这些个欠条多是高安县的大户人家,以各种名义向前任县令“借调”的,这些人家自然是某某尚书的亲戚、某某王妃的舅舅之类,在朝廷中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就像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的官商勾结一样,这些个“有身分、有后台”的大户人家,从县令负责掌管的地方财政里“借走”了大半的流动资金,然后去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润。
而到最后,凭着一纸借条和每年塞给县令的足够的封口费,这丑陋的一幕自然被顺利地进行了许多年,所以也不用奇怪敖彦手中会有一叠又一叠的借条,这本就是官场陋习,若是敖彦熟知做官内幕的话,自然只要安稳的坐在大厅里,就会有人按照老规矩送上可观的银两来。
这一点,随敖彦而来的师爷也曾经点拨暗示过我们这位温大人,不过师爷的暗示显然并没有起到足够的效用,或者说温彦大人对于这一系列的官场上的潜规则不屑一顾。
就算是没有见过猪,至少也吃过猪肉。亲身经历过地球那乌烟瘴气的权钱交易黑幕的敖彦,又怎么会不明白这其中的猫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