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简欢家中,厨房门口——
王家村内,阳春婶他们已经将糯米磨成了粉,只是有些不懂,这沾沾的粉哪有什么好吃的,为什么要磨?难道是又要混进泥里?
而这个时代的人,糯米通常都是这样用的,也因此,糯米只比粗粮贵一点而已,而且又难种,非常少人种植,就王简欢例外。
糯米的沾性很好,有时候揉药丸,也可以用上。
“糯米粉已经弄好,接下来要弄什么?”阳春婶上前问。
王简欢指示着下人将东西搬进厨房里,不能什么都靠王玉俊家那边的厨房,毕竟有些小了,想要做那么多人份量的食物,有困难。
“我们不是一大早就将花生弄成粉与沙糖放一块吗?这里有一百斤猪肉,你们切一半弄成肉碎,混进花生里,”王简欢指向自己带回来的猪肉道。
“好,”阳春婶是完全弄不懂,甚至觉得,花生跟猪肉混在一块儿,这真能吃吗?
每个地方揉汤圆都有自己的特色,而王简欢以前呆过的地方,会在花生里渗上少许的猪肉,然后揉进大汤圆里,再用米粉与花生粉滚一滚,就是汤圆巴巴,吃不完,可以让客人带走的那种。
大概过去一刻钟的时间,就将须要的肉沫量剁出来了。
厨房门口有一只在锅,先是将花生碎倒进去,再将沙粮倒进去,然后就是将猪肉沫也倒进去,王简欢拿着大木棍子,在上面搅拌起来,将他们弄均了,然后带头,用挤压好的汤圆粉抱出一个大汤圆来,放到一旁的大簸箕里,为防汤圆沾簸箕,也是让簸箕上散了一些干的糯米粉。
“将这些,就像这样抱起来,”王简欢是完了,便让阳春婶做。
阳春婶带着二十个手巧动作快的妇人,每个人揉一百七十个左右,很快,就将所有须要的大汤圆都弄好了。
不过就用了一刻钟,这汤圆的活儿就弄好了,速度之快,叹为观止,估计现在的机械,都比不上古代这一双双妇女的巧手。
“现在把汤圆放在阴凉不透风处,方便之后煮,”王简欢指挥着,人手多,根本不须要她亲自动手。
“是!”
阳春婶她们干劲满满,将一簸箕一簸箕的汤圆抬着放好。
1544 王家村在沸腾(二更)
1544
王家村在沸腾,除了一些人之外,全村人都跟忙碌起来,搬凳子桌子的,清理场地搭棚子的,人手多,指挥的人更多,许多事情都忙得特别快。
王简欢在村子里转,就经常听见有人喊。
“你家还有没有鸡蛋?鸡蛋花的鸡蛋不够用了。”
有人插话,喊:“我家里还有十个,全拿出来先吧。”
“你家那边凳子还有没?借用一下?”
“好啊。”
“……”
大家都按着王简欢分布的人手,各忙各的,也不会因为人多,就混乱了。
王简欢走进村子里,听着这一声声吆喝声,有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错觉与恍惚感,仿佛这才应该是农村真正的景象般。
康大山看着面前热情的忙碌画面,也是心情复杂,自从恢复记忆之后,就知道,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农村,都是在为吃不饱饭而忙碌的,哪里能像王家村一般,过得充实又富足,也越发清楚意识到王简欢对王家村做出的巨大贡献。
王简欢用心经营,有付出,总会有收获,就比如这群王家村人,正热情的回应着。
王简欢与康大山正在村子里走,身后突然有人忽忽跑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