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因新船只与以往的大相径庭,结合造船处众人的反应,他不确定能否顺利通过。
要知道,造一艘船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人力。
总有一些不看好的人,以此为借口,推脱阻挠。
王先生瞠目结舌:“这样好的法子,不应该直接开造吗?”
众人皆知,王家在造船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匹敌。
王先生这句话,惊叹中带着不可置信。
大家面面相觑,显然很意外他对苏源的图纸有这样高的评价。
从始至终都不赞同王一舟采用苏源图纸的一位老匠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用力掏了下耳朵:“王、王先生的意思是,根据苏大人图纸造出来的船,比咱们捣腾出来的都要好?”
王先生闻言不假思索:“旁的不说,单三角帆就远胜过硬帆了。”
老匠人惊得合不拢嘴,脸上红了青青了紫,格外精彩。
王先生满脸笑容地看向苏源:“苏大人有所不知,我在松江书院教书期间有考虑过改进船帆,奈何无处施展,只能将灵感记录在纸上。”
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小布袋力取出一张纸,抖开递给苏源:“这是最完善的一类船帆,却远不如苏大人的三角帆。”
苏源定睛一看,眸底闪过诧异。
无他,只因王先生的船帆与方横帆有七八分相像。
看着图纸,苏源眸光明灭不定,似惊似叹。
苏源和王先生是不同的。
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的学习将船舶制造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
反观王先生,在造船技艺普遍不高的大背景下,又有封海令这只拦路虎,他能凭借自己的揣摩思考,将落后的硬帆改成方横帆,委实不易。
苏源归还图纸,言语间带出几分钦佩:“先生的船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即便无法用在航海上,普通船只用上,安全性也会大大增加。”
王先生捋了把胡须:“回京前我是打算试试这种船帆的,现在看了你的图纸,倒显得我班门弄斧了。”
一时间,大家看苏源的眼神更复杂了。
空气中不断响起噼里啪啦的巴掌声,打得他们脸痛不已。
偏他们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听出自造船大家的王先生叠声夸赞苏源。
苏源摇了摇头:“先生在传道受业之余不忘研究造船技艺,远胜过我等。”
“承珩说得不错。”王一舟附和了句。
“既然先生也创出了新的船帆,不若先试验一番。要是真有效,就上报给陛下,尽早让更多船只换上新帆。”
王先生眼尾笑纹加深:“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时,临公公走进造船处,施施然行了礼:“诸位大人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