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刘氏和苏洛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木棚屋里又剩了他一人。他便披了件旧衣,慢慢走出了屋子。
一出屋,便见不远处三四百个壮丁在李贵的带领下正在建造房屋,围墙附近已经建起二十多座四四方方的院子。每个院子北面都有两间正房,东西两个厢房,还有南面一个倒座可以盛放杂物。
苏墨之在旁看了几眼,暗暗赞叹这个院子的布局设计的好,往旁边再走几步,就见到四合院的外围,两百名穿着清一色的夹衣正在二十个小头领的带领下练习枪术。他们衣着整齐,动作统一,比他见过的官兵和义军队伍纪律都要好上很多。
再放眼望去,远处的田地上,佃户们正忙着除草灌溉,一片忙碌景象。
苏墨之正望着远处的风景出神时,几个厨房里的帮工笑嘻嘻的走了过来。她们都是义军的家眷,到了别庄以后,因为有着做饭的手艺便被分到了厨房。
她们之前被厨房的管事交代去田里采摘野菜,如今归来的时候,每人挎着的篮子里都装着满满的野菜。
她们脸上都带着笑意,有那与刘氏关系好的,便与苏墨之打了一声招呼,然后便往厨房的方向走去。别庄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她们这些人自然不好耽搁时间。
苏墨之看着她们脸上的笑容,不由得想到之前在梅山生活时,她们多半时候会因为缺衣少粮而长吁短叹。如今却时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完全不同往日那般愁苦。
苏墨之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第135章
所有四合院都建好的时候,已是当年的秋天。
就在别庄里的所有佃户忙着抢收地里的庄稼时,外面的局势却有些不好。
今年春天的时候,北方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有的地方旱灾越来越严重,到秋收的季节时,地里颗粒无收。偏偏朝廷昏庸无毒,不仅不减免赋税反而变本加厉征税。一下子就激起了民愤,尤其是陕西省,一下子多出好几个起义部队。
顾家之前所在的郡城被攻破的消息传来时,所有跟着沈凌前来别庄的一众人等都不由感到了一阵后怕。
沈凌对此一点都不意外,郡城地势难守易攻,被攻破是迟早的事。当下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在这乱世中立住脚跟,扩大自己的势力。
还未等她想好怎么做时,杨秉文在某天呈上来了一篇策论。策论写的是当下的时局以及别庄日后的发展,建议沈凌应该广纳四散的流民,大肆扩大别庄的耕种面积,同时训练军队守卫别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