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却在柔妃生下小皇子的时候,就有人来报信了。因此见到沈凌过来,她并不意外,而是问了一句,怎么,后悔了
沈凌缓缓摇了摇头,怎么会
太后道:阿通将来的弟弟只怕会越来越多,你既然不后悔,那就自己立起来,把阿通教养好。
这些道理,沈凌自然明白,可是回忆起那些历史上兄弟相争的例子,她忽然有些不安,自己应该想个法子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还没等她想到法子,朝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武安侯战败了。他的二十万大军在对上西北叛乱军马的时候,几乎被打得落花流水,如今那些叛军已经侵犯到了山西境内。
这些坏消息传来的时候,周晟和杨世昌破天荒的忘记了内斗,将心思全放在了叛军上。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选出了一个素有贪名的武将。这个武将带兵的本事并不在武安侯之下,但是却有一个毛病,就是贪污军饷。所以一般没有重要的战事,没人会举荐他。
这次武安侯战败后,杨世昌便想到了这个人选。周晟起初还不同意,等杨世昌给他讲了一番道理后,他才勉强同意。
事后,杨世昌过来宫里看小外孙的时候对沈凌道:皇上这人看似是个明君,其实在用人方面却有很大欠缺。你看他信任的那几个心腹,一个是罪臣之后,一个是武将之子偏又有文人的性子,还有一个是附庸风雅的书生。他复叹道,外面人都说我杨世昌独揽乾纲,可是我独揽乾纲也是想为朝廷多做一些事,只是这心事却不足为外人道矣罢了!
沈凌听了心里微微一动,忽然想起了明朝的权臣张居正,她想到此就问了杨父一句,若将来皇上非但不认同,反而秋后算账,那父亲会后悔吗
杨世昌摇摇头:不后悔。做我应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好。
沈凌自问却做不到杨世昌这样豁达,不过她苦思了几天后,让她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本朝惯例,皇子满四岁以后,都会被送入上书房跟着师傅读书。
虽然阿通现在才一岁,而柔妃所生的二皇子更小,但是沈凌却开始为他们挑选起将来的师傅来。
这个师傅可以才学差一点,可以出身差一点,但是人品一定要过关,最好家中能有兄弟姐妹,而且还相处融洽,这样将来教导皇子们念书的时候也可以教导他们要维系手足之情。
虽然天家无亲情,但是沈凌还是希望阿通能够和将来的兄弟们做到和睦相处。
为此,每次柔妃过来请安的时候,她都会问二皇子的一些情况。若是遇到柔妃带着二皇子过来,沈凌还要命人将阿通抱出来。毕竟柔妃的性子她已经摸得差不多了,是个与世无争的,想必生的儿子也会继承她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