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棉花?”庄贵人惊呼道,原来木框土壤里疏密有致地栽植着一株株枝叶茂盛的棉花,一朵朵跟糖葫芦串似的,缀满宛若雪团、形如白云的棉花。
这不是最稀奇的,最奇特的是木框上方横竖排列着一根根用铁丝固定相连接的半开竹管,竹管底部跟笛子一样凿出孔眼,这些竹管形成一个“井”字网格,在网格中间是一个羊皮鞶囊,囊上置有活塞,活塞是由圆形铜块与数层软皮制作而成,活塞再连接在羊皮筏上,活塞回弹伸缩中带动着龙骨车的翻转,在挤压中汲取出铜缸硬土底部中的水。
铜缸中的水流均匀而又缓慢地涌到各根竹管中,通过孔眼连续不断地向外渗出小水滴,水滴再灌到土壤中,吸收了水分的土壤逐渐变得湿润起来。
“卒岁之谋,出之陇亩,功不在五谷之下。”皇上语气平缓地吟诵了先帝爷所作的《木棉赋》中的一句话,他面色淡定如常,但深邃的眼眸中欢喜之意难以言表。
棉花的作用十分宽广,最寻常的是可制作成衣服御寒,它还是许多军用、医用物资的必备原料,而清朝这么广袤富饶的土地却只有寥寥几处府州适宜种植棉花,因此每年收获的棉花产量并不足以供应大量的需求。
于是皇上未登基前就派自己镶白旗旗下的属人去往东北地区试种,东北地区有广阔肥沃的黑土资源,但连续试验了三次,都俱遭霜冻的天气,造成失败的结果。
他登基后,更是针对个别有种植棉花的府县,下令不收取棉花种植的税钱,鼓励百姓开始大肆种植棉花,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物,但收效甚微,百姓除了种植粮食,还是选择种植茶叶、养殖桑蚕等更高经济的农作物。
在众人都疑惑这个寿礼时,贵妃娘娘娉娉婷婷地站了出来,她指着木框中静静摇曳的棉花,慢条斯理地说道:“皇上,这些土壤和铜缸里的水都是臣妾的二堂叔,不辞辛苦地运至京城的。”
“臣妾的二堂叔是康宁府的朔农都尉,这两年康宁府的百姓种植枸杞果泛滥成灾,物以稀为贵,丰收再多的果实没有果子行来收购,也只能腐烂在地里,百姓付出了艰辛的劳累却收获不了银钱的成果,臣妾知悉了此事后,想起了自己家乡有人用滴灌技术培植茶叶,遂收集了各家滴灌技术的不同方法,书信给了堂叔。”
贵妃娘娘说到这,停顿了下,伸手摘下一朵棉花递给了皇上,她接着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皇上,这就是在康宁府种植成功的棉花,康宁府气候常在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只要解决了土壤干旱这一弊端,那么就非常有利于种植棉花。而康宁府的底下深层处并不缺水,臣妾就想到了抽取地下水来滴灌土壤,没想到真的种植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