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恶务尽。
韦坚因此流放临封。
这一切,都发生在区区数月之内。
萧易以为,这已经是苦难的尽头。
他从太原返京途中听说韦坚贬官缙云(今浙江丽水),于是匆匆赶赴缙云,还未抵达,又听说韦坚再贬江夏(今湖北武汉),于是再折往江夏,之后,是临封(今广东临封)。
数月的日子,萧易自己都不晓得是甚么支撑着他如此往返奔波,万里追随。
终于抵达临封,已是当年深冬,看到憔悴衰老到几乎认不出的韦坚那一刻,萧易便已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就此人事不知。
自小习武,几乎百病不侵的萧易病了,一场大病,缠绵一冬。
即便卧病,即便生活凄苦,即便韦家已无权无势,但能和韦坚在一处,能经常看到那张苍老憔悴却无比亲切的面孔,萧易的心还是迅速安定了下来。
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
这个在他心中等同于父亲的人只要活着,他便还有家,他完全无法想象失去这个老人的那一天。
他并不知道,就在第二年的春天,李林甫为斩草除根,奏请玄宗后,派出酷吏罗希奭前往韦坚兄弟和皇甫惟明以及其他让李林甫有所忌惮的贬官流放地,将他们全部赐死。
如果只是赐死,或许还不是那么可怕,可是罗希奭残忍之处就在于,他从来不会让人轻轻松松的死。
昔日宰相李适之听说罗希奭要来,自饮毒酒而死,他曾任朝廷卫尉少卿的儿子李霅(音闸)想扶柩返乡,却被罗希奭截住,活生生杖杀。
“州县且闻希奭到,无不惶骇。”这一路上,在他的手中死了太多人,太多太多曾经的显贵高官在这个酷吏手中受尽折磨和屈辱而死。
其实罗希奭还在路上时,韦坚已听说了这个人,和这个人一路上所做的事情,他已认命,只求不牵累家人。他知道自己的家人受自己卵翼多年,都已柔弱不堪,覆巢之下,只会惊慌四散,却绝不会有甚么勇气反抗既定的命运。
但萧易不同。
萧易自幼丧母,父亲弃他如敝履,这许多年竟仿佛从来不曾有这个儿子。被韦坚收留后一向事他如父,且孺慕至深,这已足够让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