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京
第七章
王忠嗣正式卸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近日将重返太原坐镇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事实既定,王忠嗣威望又摆在那里,部下便也不再多说,开始收拾行装。
但是,这里面并不包括哥舒翰,他留了下来。
王忠嗣去职后,河西交给了长期驻守此地的契丹族名将安思顺,安思顺自开元二年到现在的天宝七载,前前后后已经在此地供职三十余年,练达边务;且他出身昭武九姓,与当地诸多胡人具有天然的亲近感,绝不会故意挑起胡汉争端,有他坐镇河西,王忠嗣还是很放心的。
而陇右节度使,则由哥舒翰接任。
河西、陇右能够依着节帅的心意选择继任者,这大概说明,节帅并未完全失去圣心?萧易只能这样猜测。
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很少有人知道,节帅此番去职,并非直接返回太原,而是先回长安。
此时离开驻地,只带少数贴身侍卫亲兵去长安,一旦圣心有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节帅将再无反抗之力。
王忠嗣原本要将萧易留在陇右,留在哥舒翰身边。只有在军中,才有可能实现萧易的理想,而返回长安,不仅仅是军功无望,同时还意味着他将面临被李林甫擒而杀之的危险。
即便王忠嗣去职,哥舒翰也已经足够强大到可以保住他,将他留在陇右,对萧易来说,本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容襄期盼的。他固然有一万个想见到萧易,但萧易的命更重要,只要萧易平平安安,便再多几年见不到,也是好的。
可是萧易自己,却放弃了这于他而言最正确的选择。
他也说不清楚是为甚么,只是觉得现在守在节帅身边,能够守护节帅安危,是件再重要不过的事情,甚至比为韦坚报仇更重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节帅要面临的变故,已迫在眉睫。
他是这样对自己解释的。
这个还有几分天真懵懂的少年并没有意识到,他原先对韦坚的孺慕之情,已随着韦坚的逝去,以及节帅对他的悉心爱护,转到了王忠嗣身上。
萧易貌似刚强,其实心中始终有那样一块柔软到不能触碰的地方,需要有这样一个父亲一样的人来保护。这是与生俱来的缺憾,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法子去真正弥补。
王忠嗣万没料到萧易执拗起来竟这般坚持,他讲过道理,发过命令,萧易从头到尾就一句话:“我要跟着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