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服主要也是自己做,布料是自家种的棉花纺成棉线,再织成布染上颜色,所以农村人衣服颜色大部分都是蓝色、灰色两种。虽然也有那养蚕的人家,主要也是为了增加收入,根本舍不得自家穿用。
两人很快就到了自家的高粱地,他们家三亩地在坝子中间位置。地里的高粱没有宋雪川印象中的高壮,高粱穗更是小的多,可能是因为古代没有化肥,种子也是自家留的吧,所以影响产量。
因为高粱还没有成熟,谷穗还是绿色的,等熟了以后就会变成红色。宋雪川把一颗高粱拉弯,用手从穗子上面捋掉些高粱粒,发现高粱已经挂浆了,要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高粱成熟一般在立秋前后,现在已经是大暑,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收获了。
宋雪川和宋春雨看完高粱就回了家,到了家两人先把能吃的菜摘下来放好,然后就开始浇菜。宋雪川负责挑水,宋春雨负责浇菜,两人配合默契。等把菜全部浇完,宋雪川觉得他都要报废了,一下挑这么多水,他的老腰还真是有点受不了。
半个月一晃而过,天气也到了立秋时节,宋雪川家的高粱也被秋风染成了红色。昨天小叔就到镇上跟宋雪川说趁着天晴把高粱收了,不然等下雨就不方便了。这不今天他就带着宋春雨回家收高粱,夏远风也跟当铺老板调了假回来帮忙。
几人到了宋家村先去了小叔家,毕竟宋雪川根本不知道高粱怎么收?夏远风更是从小没下过田干过农活。还得靠小叔这个行家里手教他们。
宋家小叔拉着牛车走在前面,宋春雨坐在牛车上,身旁还放着用来砍高粱的锄头。因为他们人多,小叔又去邻居家借了两把锄头,农村人干农活工具不够,都是相互借用,毕竟谁家也不可能买那么多农具。宋雪川几人就跟在牛车后面慢慢走,很快就到了坝子。牛车上不去坝子,只能停在路边等着。
到了高粱地,只见小叔把锄头高高扬起,重重的砍下去,高粱就连根被砍出来了。接着就把砍下来的高粱放到一边,等会还要抱到牛车上。
宋雪川看了以后问小叔:“非要把跟也砍出来吗?”高粱跟很粗壮,跟须像脚趾一样抓着地,光靠人的力气根本拔不出来。
小叔点头说:“如果不把高粱跟弄出来,翻地的时候牛就犁不动地了。到时候还得再砍一遍。这个就是力气活,你们也试试吧。”小叔说完,就跟小婶么挥舞着锄头开始砍高粱。
雪川和夏远风也拿着锄头跟在后面学。刚砍了一颗,宋雪川就发现用锄头砍高粱可比割稻子还费力气。特别是他还不会用巧劲儿,看小叔、小婶么一锄头下去高粱就连根拔起,很快就砍了一小片高粱。他却要砍好几次才能连根砍起一个。而且手很快就被磨出了水泡。
砍了半天回头一看只砍了几颗,顿时有些垂头丧气,明年说什么也不种高粱了,砍高粱太累人了。
夏远风砍了一会高粱,也是把手都磨出水泡了,一用劲就钻心的疼,心说这种地真不是人干的活,以后他一定要好好读书,把地租给别人种。
宋春雨在后面慢慢地把砍下来的高粱抱到牛车上。几人齐心协力,一上午过去倒也砍了大半块地的高粱。看天色不早了,小叔就开始用牛车把高粱往回拉,等把砍完的高粱都拉回去,晌午都过去了。
拉完高粱就回小叔家吃饭,宋雪融已经把饭做好等他们了。几人匆匆吃过饭,下午又接着去地里收高粱,等高粱全部收回家,天色已将晚。
夏远风晚上要赶回镇上,第二天他还要去当铺上工,地里的高粱今天收完了,剩下的活小叔帮着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