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满慢慢堆积,直到作品真正被呈现出来的时候达到顶峰。
倒不是沈然演的多么的不好,而是没有演成冯意他们心中幻想出来的样子,因自己是孤儿,他们的侧重点在角色的孤儿这一身份上,看的角度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成了那一部分对于沈然诠释出的角色极度厌恶的那一部分观众。
可他们忘记了,在没有娱乐的少时阶段,那些书,正是沈然这个资助人带来的,为了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业余爱好,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存,特意资助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书架上的书,大多都是沈然买回来的。
何其可笑又何其讽刺,带来温暖帮助着你的人,比不过一个还是他带来的让你神化了的纸片人。
作者写出创造这个任务的初衷,又何尝是让他们将这个人物维护到这个程度,谁都可以幻想书中人物的样子,这是每个读者的权利,可哪个作者会愿意让他们将对书中角色的爱变态到连出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都容不下的地步。
最惨的是,沈然被厌恶还不是因为演技差的原因,仅仅是对角色诠释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
有喜欢的人,就不可避免有不喜欢的人,不喜欢不去看就是,却将那份怒火发写道无辜的演员身上,更极端的,是在网上诅咒沈然去死的,还有人将这份诅咒付诸了行动,号称为他们心中的“神”复仇。
第77章
以想退一部分大学资助费用的理由,冯意几人将沈然约出来商谈,沈然对于资助着长大的孩子总是少些防备的,他以为是外界的情况造成了少年们的不安,想要省出些费用,担心他们想多,没有防备的出来赴了约。
一去再也没有回去,沈然先是失踪,然后是在警察的追查下找到尸体,沈然的死,因为他的身份在网上曝光,就这样被一直关注着沈先生的原身看到了。
大学报道时间在即,原身却是没有心思再去了,抚摸着手里的卡,那是沈先生特意给他们这一批上大学的孤儿办的,里面不仅有学费住宿费,还留了半年的生活费。
泪水沾湿了银行卡,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或许是错误的,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去调查沈先生的死因。
其实人虽然是冯意他们预谋杀死,却不是他们亲自动手杀的,他们找到了与他们同样极端的书粉,策划了一场谋杀。
由他们将人约出来,冯意当天不知浇了多少冷水,才造成生病无法赴约的假象,同他在一起的另外几人,也可以是当做担心冯意的病症将其送到医院,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