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有些慌。
崔家内宅就是个深宅子,以前做姑娘时都没觉得侯府门禁有多严,想出门便能出门,可到了婆家,想出门若是婆婆不同意,她也只能常年四季窝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连出门转转都不能,丈夫也不常见,心里不难道多苦闷。
偏偏南平郡主这都几个月没写过信给她,她提笔写了家书,那边也只让人捎来了口信,说是一切安好,让她好好过日子。
到了晚上,宁景兰派了瑞秋往前院书房里去请崔二郎,竟然连书房门都没进去,崔二郎只让身边小厮传话,“今儿要读书,让二奶奶早点休息,不必等我了。”
瑞秋的心都凉了。
她虽不曾成亲,可也知道夫妻之间这般冷淡,崔二郎自年前回府到年后,就没有一日与自家姑娘合过房的,连姑娘都不愿意亲近了,这已经是大问题了。
好容易过了元宵,宁景兰还当丈夫还能在家多呆几日的,她还想着这次要放下身段哄哄丈夫,不等她来哄,崔二郎就已经收拾了东西,往书院去了。半道上去了文家接了文姨娘,两个人回了别院,也不管大天白日,关起房门来就是胡天胡地的一场,郎有情妾有意,情到深处崔二郎还在文姨娘耳边小声道:“亲亲,我是一刻也舍不得你离开我身边了,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想着呢。”
文姨娘是知道他家里有妾室的,平素也不曾打探过他家里大妇的性子,只想着她反正是做人外室的,家里过了明路生的孩子将来也能入祖谱,再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况且崔府里当初聘礼极高,过后崔二郎与她感情日深,还拿了银子往外面去淘换了手指粗细的参来,让人送到文家去,给文老秀才补身子。
过年时候她回去,瞧着老父亲身子明显好了许多,心里恨不得为崔二郎赴汤蹈火,谢他救父之恩。
“妾也离不得二郎……妾生生死死也要在二郎身边侍候着!”
两个人倒比正头夫妻还要恩爱许多。
开了春,各地的田地都开始春播了,幽州也不例外。
经过三年兵祸,整个燕云十六州青壮都不够,许多田地荒芜着,包括各州府官员都还未补齐。辽人入境,有的州百姓不得活命,或者媳妇女儿遭了害,可到底也有活下来的,却不似官衙里,从来都是被屠戮的目标。
城破之时,大部分官员都被辽人斩杀,有两州官员归附了辽人,帮着辽人治理,可等光复之后,却也没了活路。
若是辽人长长久久的留在燕云十六州,倒还能在本地活下去,燕王却是抱着殉国的念头与辽人打仗的,最见不得这等贪生怕死的官员,光复之后头一件事就是砍了附逆官员的脑袋,连同他们的家眷都没放过。
夏景行与赵则通跟着燕王去巡边,要往各州府去走一圈,如今地方官员许多都不在,各州府便乱着,燕王走之前圣人就有意让他先暂代十六州庶务,等各级官员慢慢补齐。
朝中倒是有不少等着述职侯官的官员,可听说是往燕云十六州去,不少都吓破了胆子。
开玩笑,燕云十六州的官员就没有能活下来的,不是让辽人砍了,便是做了附逆让燕王砍了,自己命丢了不说,连家小都没活下来,谁还嫌命长,非要往燕云十六州去当官?
这些人打破了头的往吏部尚书梁定府上送礼,都盼着哪怕分到个穷乡僻壤,好歹地面儿安生,不跟辽人接壤,没有兵祸,也别被派到燕云十州去为官。
到了燕王被迫接受十六州之事,春耕都已经开播,夏家与赵家都在幽州城外买了田来,各州府的官员还拖拖拉拉没到位。前来上任的两三人也是因着家境贫寒,无力往吏部尚书处送礼,才被委派到了此地。
燕王翻着面前厚厚的农事书,万分头疼,“当初在宫里读书,读了不少的书,就是没想到有一天还得读农事书。”他烦恼的将书合上,重重砸到了夏景行怀里,“阿行啊,这事儿就靠你了,本王是读不下去了,还不如打仗痛快呢!”
夏景行可是做过燕王伴读的,知道这位从来不好莳花弄糙,也没那闲情雅致,做为皇子他倒是知道民生之艰,百姓不易的,可这不表示他有兴趣去规划农田水利。
他捧着农事书也是愁眉苦脸,“殿下难道忘了,咱们俩爱好是一致的?”当初讨论兵书,兴致上来还能交流下拳脚功夫,可于农事上却真的是盲点。
两个人齐齐将求助的目光投到了赵六身上,他笑的幸灾乐祸:“反正我是睁眼瞎,你们别瞧我!”
燕王与夏景行只能认命的打起精神,召了燕王府的管事来问,何处有善农田水利耕种之人,不拘书生农夫都行,春耕再巡之时,带在身边也好瞧个好歹。可别他一介皇子带着下面将军去视察本地春耕情况,两眼一摸黑闹出笑话来,就不好看了。
好在王府管事也还算靠谱,打发了人到外面去寻,寻得两名书生两老头来,燕王问起来这几人都说的头头是道,瞧着似乎是个熟手,便暂且留下来在燕王府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