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关于第二点,让韦皇后像当年的武则天那样临朝摄政,这一点啊,婉儿就觉得不大对劲了。她觉得这样写不行,为什么不行啊?她有三个考虑。第一个考虑,韦皇后她远远没有武则天当年那么大的政治影响力。咱们说过啊,武则天在当皇太后之前,已经当了二十八年的皇后了,临朝参政也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了,在这二十三年当之中,她有政治纲领,有具体的政治行为,在广大官民当中都已经建立了崇高的威望。这时候唐高宗他在遗诏中,写上一笔“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老百姓容易接受,他们已经习惯武则天的领导了。可是换到韦皇后这不一样,韦皇后一共才当了五年的皇后,这五年还磕磕绊绊,没有太大的政治建树,老百姓对她并不熟悉,也不太认可。所以你在遗诏之中也写一笔,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顺天翊圣皇后进止”,这个事情不服人,这是婉儿考虑的第一件事。
那么婉儿考虑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第二件事,婉儿觉得此刻李唐皇族的力量相当强大,他们未必就能认可韦皇后的势力节节攀升。那我们也可以想象,因为有武则天的经验在先,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时候如果你先立一个十六岁的小皇帝,再让韦皇后临朝摄政,那就等于默认让韦皇后再重走武则天的老路啊。那么武则天当上皇帝,是怎么样对待李唐皇族的啊?那是杀的杀,流窜的流窜,所以活下来的这些李唐皇族,对那段悲惨历史是记忆犹新啊,觉得这个伤疤还没好,现在你让他们再接受一个武则天第二,再接受韦皇后当皇帝,他们心理上恐怕很难接受。何况在所有的李唐皇族之中,还有两个政治强人,哪两个强人啊?第一个就是安国相王李旦啊,另外一个就是镇国太平公主,这两个人的能量可是不能小视。虽然两个人平常是不声不响,韬光养晦,可是他们实际上有很大的隐性实力。怎么叫有很大的隐性实力呢?咱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唐中宗时期不是跟吐蕃和亲嘛,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那么吐蕃人很高兴,派使者来送礼,送了四份厚礼,这四份厚礼都给谁呢?一份给唐中宗李显,一份给韦皇后。另外两份就分别给了安国相王李旦,还有镇国太平公主。可见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声威已经远播到周边民族那儿去了,那你能不承认他的强大实力吗?那现在这样两个人都很有实力,他们能够容许韦皇后再次推翻李唐王朝,再当皇帝吗?婉儿觉得他们恐怕不会认可。这是她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那么上官婉儿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三个问题,其实在上官婉儿的心中,她自己就不认可韦皇后。这可能有人不同意了,说韦皇后对上官婉儿可是不错啊,在政治上信任她,在生活上照顾她。别的宫廷贵妇都得老老实实待在宫里头,让婉儿在外面立外宅,让她自由出入宫,这对她还不够意思啊?婉儿怎么会不感恩戴德呢?没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婉儿都是韦皇后的心腹。可是自从我们上次讲的太子重俊政变爆发之后,上官婉儿的心思发生了变化。太子重俊政变不是公然就打出了要诛杀上官婉儿的旗号嘛,这个让上官婉儿是不寒而栗啊。她就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像什么武三思啊,韦皇后这样一些外姓人太招人恨了。这些人招人恨,又没多大本事,自己和他们绑到一块儿,那不是引火烧身吗?所以就从太子重俊政变之后,上官婉儿开始悄悄地有意识地疏远韦皇后,那么疏远韦皇后,她想亲近谁啊?她想要去亲近李唐皇族,为什么亲近李唐皇族呢?上官婉儿觉得像武则天这样的政治强人,最后不都是回归李唐了吗?可见李唐的复兴应该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可千万别站错了队。所以她就一心想要跟李唐皇室搞好关系。
可是她这么想,当时也有难度。怎么有难度啊?因为过去她跟韦皇后走得太近了,她现在想要去讨好人家李唐皇室,她不太可能取信于人家,怎么办呢?现在机会不正好来了吗?如果自己能够利用起糙遗诏这个机会,向李唐皇室伸出橄榄枝,那以后自己不就有更大的容身之地了吗?所以婉儿接到这个政治任务之后,她有了这么个想法。可是怎么才能够让这个遗诏既符合韦皇后的利益,让她那儿能够通过,又能够让李唐皇室领自己这份情呢?婉儿想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人,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当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打过交道的,我们说过,在神龙政变之前,太平公主曾经找过上官婉儿做内应,两个人有比较亲密的关系,有过良好的合作。从那时候开始,上官婉儿就知道太平公主这个人那是既有谋略又有胆略的人。现在何不把她找来一块儿商量商量呢?既可以听听她的计谋,又可以让她搭自己这个交情。让她明白,我是一心一意为了你们李唐皇室好的,以后你们万一得势,可不要忘了我这份功劳。所以说上官婉儿她是一个极聪明的女子。
想到这些,她就把太平公主连夜给请进来宫来,请进来之后跟她把前因后果交待了一番。那么太平公主也是足智多谋之人,而且咱们也讲过,唐朝的公主跟自己的娘家的感情可是非同一般。那么太平公主就连夜跟上官婉儿制定了一个方略,起糙好了一份假遗诏。这个假遗诏分三条主要内容,哪三个内容呢?第一就是立十六岁的老四李重茂为太子,以后让他当皇帝。第二条内容,让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内容,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那咱们通盘考虑一下,这个遗诏的三项内容可能就明白了,这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完全符合韦皇后设想的。关键是增加了第三条,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这实际上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想要让相王李旦去代表李唐皇族来平衡韦皇后的势力。这就好比清朝后期的时候,咸丰皇帝死去,然后一方面让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去替小皇帝掌印,另外一方面又让肃顺等八个大臣辅政,让他们互相制衡,当时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也是这个意思。那按照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当时的想法,是先拿这个遗诏做一个缓兵之计,让相王有一个参政的名分,然后再慢慢地考虑将来。那这个遗诏能够考虑得这么八面玲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上官婉儿在唐中宗一朝号称女中宰相,这恐怕也是她发挥作用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