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科学家怎么论证,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老百姓都准备迎接千禧年,庆贺新世纪。
把《渴望》电影版的背景放在这一年代表着过去的结束和全新的未来。
这个版本的剧本讲述了九九年刘慧芳家里发生的故事,京城变了模样,人们的生活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小家庭牵出整个大社会,从家长里短中讲述这些年的时代变迁。
另一个版本是采用编年的方式构筑故事,把整部电影分成几个段落。
九二年南方讲话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带动了全民下海的热潮。
九五年国企改革,私人开始承包国有企业。
九七年香港回归,国企职工下岗大潮。
九九年刘慧芳上了年纪,孩子长大了,国家即将进入新世纪。
这四个段落是四个围绕着刘慧芳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三十分钟,整部电影两个小时。
两个版本各有优劣。
第一个版本故事情节集中连贯,但通过回忆的方式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第二个版本故事情节分散,不过和大时代紧密相连,让观众有代入感,那些本来就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从投资的角度讲,第一个版本投资较少,就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不用搭建外景。
第二个版本要把各个年代的时代特征表现出来。
别看只是十年的差别,这十年国内的变化大着呢,十年前京城还像个大农村,到处是农贸市场,到处在修路。
十年后京城已经有了现代化都市的雏形。
林子轩倾向于第二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只能算是普通的情感故事,第二个版本才带有主旋律影片的色彩。
韩三平和华国电视台的领导看到的是第二个版本的初稿,他们觉得还行,还有完善的空间,一定要精益求精。
这就是领导的做派,很难让他们十分满意,能达到八分就不错了。
对于导演的人选,华国电视台觉得赵宝刚合适,赵宝刚当初就是《渴望》的导演。
林子轩自然推荐林晓玲,林晓玲怎么说也拿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名气够了,只是有人觉得她太年轻,掌握不好这种题材。
对于这个邀请,赵宝刚婉拒了,他不太想到电影圈发展。
再说,拍摄《渴望》续集风险太大,他性子沉稳,不愿意冒这个险。
确定了剧本和导演,接下来就要联系演员,筹建剧组。
三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这部电影越做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