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李虹带着林子轩前往一间小会议室,那位叫做吴振辉的总局领导正在里面。
“李总,小林,随便坐。”吴振辉和气道,“你们中心虽然成立没多久,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说明李总领导有方啊。”
“谢谢领导关心。”李虹客气道。
“我就直说吧,前几天京城电影制片厂递上来一个本子,叫《大撒把》,说的是眼下出国热潮的事,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吴振辉沉声道,“只是这个本子在宣传上的作用不大,电影观众毕竟有限,本子本身也有点小问题。”
“您的意思是拍一部电视剧?”李虹心领神会道。
“正常的出国可以,但不能盲目的,没有目的的出国,那是对自身前途的不负责任。”吴振辉批评道,“你们要尽量如实地反映这个问题,可以去调查一下,多了解情况,写一个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本子来,小林写的《渴望》就不错嘛。”
第八十六章大制作
林子轩和李虹走出了小会议室。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属于国家单位,有义务制作这类宣扬主旋律的电视剧,这叫做命题作文,是很常见的事情,没什么稀奇。
不过这次不太一样,因为要求变高了。
吴振辉的意思显然是要艺术中心制作一部和《渴望》的影响力不相上下的电视剧。
这就让人为难了,李虹很清楚《渴望》造成的轰动,那是一代人的回忆,她一直觉得至少五年内不会有电视剧能达到《渴望》的高度。
“有把握么?”李虹心情沉重道。
“试试看吧。”林子轩不敢保证道,“上面会批钱么?”
林子轩脑海里倒是有部电视剧,是他那个世界的经典剧集,叫做《北京人在纽约》,说的正是出国潮的事儿。
他之所以没写这个剧本,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拍摄成本太高了,就是写出来也拍不起。
林子轩现在是制片人了,很清楚一个剧组每天的花销,如果是在美国的话那更不得了,想要拍摄这部电视剧至少几百万没跑了。
事实上,作为第一部在美国全程拍摄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虽然只有二十一集,拍摄成本却高达150万美金。
当时美元的汇率是五块七,折合过来相当于850万。
在这个年代,拍摄50集的《渴望》才用了100万,你要是拿850万跑到美国去拍摄一部电视剧,别人会以为你疯了。
这正是林子轩没有提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因为没有资金。
当然,要是华国电视台能拨钱过来的话就没问题了。
“先别想着钱了,回去把本子琢磨出来,还要送审呢。”李虹担心道,“这种任务最难的就是送审,这部剧恐怕是咱们明年的重头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