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人呢,要是坏事做绝了,天不收他,世间也容不下他,迟早会有报应。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句话是在易不凡很小的时候,听一个跟自己关系破裂的朋友说的,那人在诅咒他,嘲讽他。他到底也不知道他哪儿得罪了那个曾经是朋友的人,他自觉的对那个孩子很不错,那个孩子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经常买吃的给那个孩子,但是突然之间,那个孩子就跟他翻脸了。感情彻底淡漠了,可是这句话他却记下了。
燕柳文会遭报应的,这是没有任何能力去报复的易不凡唯一的寄慰。在萧书羽死後,燕柳文并没有为难君如桦和萧栩曦,以及易不凡,让萧书羽残余的百多号属下带著他们离开未陵。五万人,零散回来的只有不到五百人,多是伤痕累累。
离开未陵的路上,那些兵士告诉易不凡他们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原本好好的,因为萧书羽的这五万人,洛安城士气大涨,李医师带去的药物也起了不少作用。洛安城最缺的就是大夫,尤其是李医师这样经验老道医术高超的大夫。萧书羽出自名门,虽不喜征战,却也自幼熟读兵法。萧家的人,从小就把祖辈在战场杀敌的经历当成故事听的。大人讲的也很仔细,因为有不少都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
讲诉的不仅仅有大获全胜的,惨败时的经过也一一讲明。他们不是那种只会歌功颂德的人,失败无妨,只要记住教训,不再重复过往即可。对於晚辈,听完之後要说下自己的看法,假如是他们又该怎麽做。在这种教育方法下长大的萧书羽,就算再没有带兵的才能,也不会是碌碌之辈。
但是,再有才华的人遇上一个愚不可及,好大喜功的将领,其下场依然是可悲的。在洛安城解了燃眉之急後,洛安城的主帅竟然让萧书羽出城清剿风澜大军。这本是份内之事,萧书羽到洛安就不单是死守洛安,自然要击退风澜。可是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轻易出兵,却有不妥。
萧书羽报著试探的心理出城,此去却再无归途。风澜的大军早就挖好地道埋伏在城门两侧,待城门打开之後便破城而入。萧书羽也带人阻挡过,甚至有机会将风澜大军拦截在城外,可是洛安城内竟然有人同风澜勾结,大开城门任由风澜人闯入。
这一变故太突然,让萧书羽措手不及,其实想想,若非洛安城有叛逆,怎麽可能让风澜人把地道挖在大门口!而且主帅让萧书羽出城的时机也很不对,恰好是地道挖好後出城,而风澜人就好似提前知道那般埋伏在地道中,这一切只能归类为洛安城主帅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