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茂览毕,抚须道:“单看御史弹劾之事,的确是有些残暴。”
刘符也摸了摸自己刚冒头的小胡子,“德音的意思是,此事还另有隐情?”
“这三十余人的身份是什么、丞相因何而杀这些人,百姓对此事的看法是怎样的,这些在奏表中均未提及,王上还需进一步查证。”
刘符点头。王晟不在身边时,他对蒯茂便颇多倚重,这时听他此言,也觉有理,顺水推舟道:“既如此,我就先把此事压下来,先派人去洛阳查明情况,再做打算。”
“王上如此便错了。”蒯茂却摇头道。
“我错在何处?”
“御史弹劾,乃是其分内之事,哪怕弹劾的人是王上,王上也不应压下来,应该交由大臣去讨论。御史行监察之责,督查百官,乃其分也,王上却要替大臣遮掩,此举损害纲纪国法,是为失臣。”
刘符一愣,他从前倒是从未想过这个。因为他自己全心信任王晟,所以便习惯性地把所有对王晟的弹劾视为诋毁,在朝堂上力排众议,他自认为这是用人不疑、君臣相得的典范,却忽视了这一处。以前也有人和他说过类似的话,但他因为怀疑那人的立场,所以没有往心里去。这时蒯茂劝他,却叫他不得不思之。蒯茂入雍还不到一年,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观其性情也不像是结党之人,因此他说的话可以一听。况且他之前劝自己不要过早下结论、后面又劝他不要替王晟遮掩,由此可见,他对王晟的立场持中,应该也无诋毁之嫌。
刘符点点头,转念忽又想到王晟从前可没少规劝于他,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他的一言一行,王晟都说过。他的那些劝谏之语,令人整理之后足足有十万余言,却至死都没有提过此事一句,反而一直对自己的全力维护安之若素。这样看来,他的这个丞相倒也不是圣人,身上还是有点烟火气的。
刘符思及此,忽然一笑,“那这样吧,明天我将这份弹劾的奏章示于大臣,让他们当庭讨论。再派御史大夫亲自出使洛阳,调查此事,并当面问询于丞相——德音以为如何?”
蒯茂点点头,算是对此表示认可。
刘符摇头失笑。即便是王晟,这时候也会顺口恭维一句“王上圣明”,蒯茂居然就是这么一个反应,看来他这蒯大夫的脾性可是比丞相还硬。
看来以后有自己受的了。
“丞相,长安来人了。”
王晟正在与一个原魏国的官吏交谈,闻言愣了愣,对那人道了句“失陪”,然后便到前厅去见朝廷的使节。见来人竟然是当朝的御史大夫,手中还捧着诏书,如此规格,大不寻常,他暗暗皱了下眉头,脸上掠过讶色,随即撩起前摆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