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的信从没断过,但是见了面又不一样,宁婉就急忙问:“爹娘如今在三家村住得可好?大姑大姑父大姐大姐夫可好?你媳妇和侄子可好?”
石头就笑着答:“我们家把三家村宁家三房的宅院都买了下来,重新翻修过,爹娘住得很是适意。他们虽然出了钱将三家村到马驿镇的路修了,可平日很少出村子,每日只到山脚下转转,身子骨儿倒十分硬朗。这一次我过来,带的山货都是他们亲手采的。德聚丰的生意还是柳掌柜打点,但我也跟着看看帐了,这几年收益一直在涨。”
“大姑大姑父和大姐大姐夫他们都过得好呢,酒楼生意红火,又在安平卫开了分店;喜姐儿两口子日子也过起来了;小囡、大郎、二郎他们都成了亲,有了孩子。”石头说起自己,“媳妇儿是爹娘相看的,性子和软,会过日子,我出门的时候已经又有了身孕,娘说这一胎像是女孩儿,又嘀咕着养女像家姑,愿意她像你呢!”
“我来的路上先到了江南,舅舅家日子也不难了,还让我给姐姐姐夫带了许多自己家晒的笋干!”
宁婉听着弟弟一样样地说着,会心地笑了,又道:“我和你姐夫在这里也好着呢,论起实惠还远胜京城时呢,在玉佩不算什么,等你走时,我再好好替你挑些宝贝拿回去,让大家瞧个新鲜。”
正说着话,槐花儿就笑道:“娘,小舅舅来了,我去吩咐摆酒设宴。”
宁婉就摆手道:“你小舅舅不是外人,不用弄那套虚的。且他过了年就自辽东出来,在外面好几个月,并没有好生吃过东西,如今我给他下一碗面,先养养胃肠,待歇上一两日我们再吃酒。”
石头就点头道:“还是姐姐知道我的心思,我现在就想吃一碗家里做的热汤面。”
铁石也说:“出门饺子回家面,我出了门回来也最喜欢吃你姐姐下的面。”
宁婉如今早将大半家事都交给了槐花儿,今日却亲自下了厨房,正见有人用铜盆送了几只大鲍鱼进来,就道:“这鲍鱼送的正是时候,就拿它做汤底。”
槐花儿也笑,“这几只鲍鱼都有一斤多重,果真是难得的,小舅舅真有口福。”
送鱼的人就陪笑道:“靖海王世子听说舅老爷过来了,就赶着让我们送来的。”
槐花儿便笑着谢了,又放了赏,待人走了却向娘撇嘴道:“这是显示他消息灵通,还是手脚快?”
宁婉知她对靖海王世子一直有心结,便是自己也从没完全放下对靖海王府的提防,此时就笑道:“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佩服靖海王世子的本事,你小舅舅才进了府,他那边就能送了新鲜鲍鱼来,一般人还真做不到呢。”
槐花也认同,又说:“他既然送了鲍鱼过来,过两天我们府里摆宴,总少不了要请他过来吃酒。”
“这也是人之常情,有来有往才是正道。”宁婉说着,与槐花儿先将鲍鱼洗净去了鱼肠,连壳一同放在碗里隔水炖汤,另一边和面擀面煮面,将面捞出后加入鲍鱼汤,再放了鲍鱼丝、香菇丝、青菜丝,色鲜而味美。
家里人多,男孩子多,吃起东西一点也不愁,一会儿功夫就将十几碗面都吃光了,铁石、石头与松儿、柏儿一样,放下碗捧着肚子抹着嘴说:“媳妇儿(姐姐、娘)做的面真是好吃极了!”
宁婉忍不住就笑了,“这面是槐花儿做的呢,我不过打个下手。”
槐花儿赶紧说:“我还不是跟着娘学的手艺!”
铁石和宁婉就说:“石头今天早些歇着,明天让槐花儿和松儿带你到处转转,闽地与辽东、江南大不相同,颇有不少可看之处。”
石头也笑道:“既然来了,自然要好好领略一番闽地的风光。”
第352章 名门
卢家几日后设了宴席接风,请的客人多是随着卢家到闽地的辽东旧部。大家都是辽东人,用石头带来的家乡特产做几道辽东菜肴,正可一解思乡之情。
当然,靖海王世子在宁家来客当日就送了鲍鱼过来,因此这一次请客倒也不好落下他,又请了他的白四叔坐陪。至于菜品,当然也加了几道海味,只怕他们吃不惯辽东菜。
论起年纪,靖海王世子只比石头略小,但初一见面礼仪倒是做足了的,以小辈身份称呼行礼,石头哪里敢当,赶紧还礼不迭,偏世子还送了不菲的礼品,宁婉也只得示意弟弟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