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骚乱中,两百多个老百姓被杀害了。此时此刻,昂山素季意识到自己必须开口说话。
父亲的亡灵在召唤着她,她尊崇的甘地的声音也在她的耳边响起。
那一年的夏天,在一个局势非常不确定的时刻,昂山素季发出了一封致军政府的公开信。在信中,她表达了对暴力的厌恶和轻蔑,也表达了对民主的渴望和坚持。
从此,她告别了自己宁静的书桌,走上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军政府没有接受昂山素季的呼吁,反而成立所谓的"恢复国家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禁止四个人以上的政治集会,并进行逮捕和不经法庭审判的判刑。
与之针锋相对,昂山素季成立了"国家民主同盟",制定了非暴力和不合作的政策。面对着军政府巨大的压力,她依然坚持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说。
一九八九年四月五日,当昂山素季和同伴们一起行走在一个城镇的街上的时候,列队的士兵挡在她们的前面。领队的军官威胁说,如果她们再往前走,就要开枪。
昂山素季要求她的支持者们站到边上,自己独自前进。在最后一刻,负责指挥的少校命令士兵不要开火。士兵们慢慢地把即将扣动扳机的手指松开了。
后来,昂山素季平淡地解释说:"给他们一个单个的目标,比起把每个人都扯进去,这要简单得多。"
那个少校在最后一刻下令不要开枪,他脑中想的是什么?也许被昂山素季的勇敢打动了,也许他认识到依靠野蛮的暴力什么也得不到。
昂山素季面对枪口的那一刻,用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话来说,堪称"人类的崇高精神像星光一样闪烁的时刻"。我敬佩昂山素季的勇气,也愿意赞美那名良知尚未泯灭的少校。
我想象着那个少校的模样,他的黝黑的面庞,他的宽阔的额头,他的浓眉与大眼。他也许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遥远的乡村走来。他的父母,饥饿的父母,还在茅屋中呻吟。
他犹豫了,汗水从帽沿渗透出来。
在那千钧一发的一刻,在少校的心灵深处,光明战胜了黑暗、正义战胜了邪恶。正如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弗兰西斯?塞耶斯泰德所说:"我相信,我们普通人感受到了,昂山素季以她的勇气、她的崇高理想诱发出了我们内心一些最美好的东西;我们感觉到,我们正是需要她这样的人来维持我们对于未来的信念。这正是使得她成为这样一种象征性的东西,正是为什么对她的任何虐待都使我们仿佛感觉伤害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原因。这位被软禁的瘦小女性代表着一种明确的希望,知道她的存在,这给我们以对于正义力量的信心和信念。"
少校也是这千百万个被感染的人之一。他也许将遭到免职,遭到审判,但他拒绝对昂山素季开枪。他的心灵还没有风化成沙漠,一粒种子还能在上面发芽。
后来,昂山素季遭到了软禁。迄今为止,她被软禁的时间已经长达十二年。然而,她的声音依然绵绵不绝地传播向全世界。
昂山素季说,她是从甘地和父亲那里汲取了巨大的灵感。在她的思考中,将人权置于中心地位。人不仅有权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还有权受到尊重。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她建立了一种以严肃的现实主义与视野宽广的理想主义两者完美结合为其特征的政策。对于她来说,领导就是一种职责。对自己面前的任务的谦卑和对自己所领导的人民的尊重,是履行这种职责的基础。
昂山素季在《不再恐惧》一文中,对英国政治学者阿克顿爵士的名言进行了修正。阿克顿说:"权力倾向于腐败,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她认为,不是权力导致了腐败,而是畏惧导致了腐败。这种评论是针对她自己国家的极权政权的,也是针对所有外强中干的独裁政权的。她告诉她的人民:假如我们不能战胜恐惧的话,恐惧将统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