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能否认,由于信越原材料公司申请和解契约,这种“票据贴现”最终成为连锁破产的原因,但是,谁能预料到今天的结果呢?银行把自己的客户目标瞄准在业绩高速增长的企业上,当然是为了能够增加利润。
我对坂本留下的便笺疑问重重,摆弄着刚才抽出的数字。
我弄不明白,也不理解坂本到底注意到了什么。
我在几乎绝望的时候,决定再检查一遍文件的内容,或许还有被我忽略的东西,我又一页一页地翻阅起来。
这里。
是一份决算书。不,不是正式的决算书,大概应该叫试算表吧。东京硅公司的销售额每月都在增长。因为只有一页纸,如果是整理归档的正式决算书的话,应该被订进文件册,那样反而不会特别引人注意。表上的销售额与我排列的贴现月份相差一个月,排列如下:
一月 2.10亿日元
二月 1.90亿日元
三月 2.50亿日元
四月 1.70亿日元
五月 1.60亿日元
六月 1.90亿日元
七月 1.50亿日元
八月 1.70亿日元
九月 1.90亿日元
十月 1.85亿日元
十一月 1.60亿日元
十二月 1.75亿日元
我仿佛像被这些数字吸住了一样,紧紧盯着它们。
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数字。如果这些数字准确无误,那么柳叶所言销售额大大增加的情况完全是一派胡言。我又翻阅了一遍文件,心想应该有当时柳叶提供的文字材料,但是没有找到。贷款增加了两亿多日元,可公司的销售额并没有变化——这是不可思议的。
虽然事后我才明白,对于一个陷入困境的公司销售额在急剧增长这类蠢话,是不能相信的。坂本重新审阅了我写的增加贷款额度审批报告,肯定对此产生了疑问。说老实话,当时我对信越原材料公司的信任太盲目了。而同一资本系列的二都商事更深地介入其中,也变成了提高信赖度的材料。坂本冷静分析了我的错误论点,并且证明了它。
铸成大错的责任在我……
我被欺骗了——这就是我此时的心情。
另一个疑问突然涌上我的心头:
东京硅公司借了它的经营中并不需要的资金,可这笔钱到哪儿去了呢?
给了信越原材料公司。
答案十分明显,我们接受的信越原材料公司的票据,大部分是空头票据——即与实际销售金额不符的票据。
东京硅公司通过贴现票据,拿到贷款,然后把资金转送给信越原材料公司,信越原料公司又把它用作周转资金。
“真是融资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