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虽然没上台面,但所有人都知道了鲍家少爷把那话塞进少女卧房里的脏事儿,世学学府是多少贵家子弟聚集的地方,这事儿都成了全京师的笑谈,连太子都觉得面子受损,有几分难堪。鲍家但凡稍微顾忌一点祖宗颜面,都不可能让他进祖坟。不只是名字从家谱里去了,连他亲爹都无颜上朝,竟然自请左迁了。
虽然大部分人其实也猜得到,俞菡绝不是认错了老鼠而拿簪子去扎,而是故意要那鲍家少爷死。
但人家在自个儿闺房里,想怎么挥舞簪子就怎么挥舞,谁都怪不到她头上去。反而她一直说是老鼠,还见到鲍家少爷之后一晕,把自己这个无知少女的形象死死把握住,哪怕是舌头能挥舞到门头沟的长舌妇,也说不出俞菡什么不是来。
俞星城没管后续的事儿,但明显的,世学学府内对于俞菡议论明显少了太多,更多的是恐惧与温和。
俞菡装了几日受惊没来之后,继续无事一般来上学了,而她似乎比之前更游刃有余了。俞星城也渐渐意识到,俞菡在慢慢改变,不像是以前那样容易弯折的傲气,而是外在愈发柔软多变,内心那把刀却磨得愈发锋利。
而俞星城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温先文对俞菡避之不及了。
但温先文也在这事之后没多久,称病回家休养了。俞星城看到了太子身边的人,似乎都陷入了某种紧张的情绪中,她想,自己的计划似乎成功了。
其实也不能说是计划,因为温先文与其父,确实是两头抓两头都想要,他们既想要加入太子这一派的阵营,又不信太子会有能活着跑出皇帝五指山的那一天。而皇帝与温家一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今温家分裂,皇帝似乎并不在意,与两位内讧的温家“家主”都有接触。
这就让温家的两派,都有了向皇帝献媚的想法,而温先文与其父,就将太子这么久以来的许多事,都事无巨细的告知了皇帝。
但皇帝未必多想听,以他的性格,怕也是冷笑着嘲讽温先文。
温先文其父并不怎么能猜透皇帝的脾性,在皇帝曾经打断过他的报告后,他竟然以为是皇帝不想让他当面讲,回家去写了个洋洋洒洒的厚折页本,搞得跟政府工作报告似的递交给皇帝。
皇帝过两天叫温先文之父过去了,当时坐在蒲团上,拿脚上的鞋和那厚折子,一并扔在了温先文之父的脸上,只骂了一句“连狗都不会当”,就走了。
温先文之父这才后知后觉,手抖的拿着那折子回家想要去烧。可温骁联络府内旧识,拿到了几片没有烧干净的碎片。
那几片碎片其实并没有什么太重要的内容,但宫内是没有藏得住的事情的,皇后又还在后宫,太子应该很快就得知温先文面圣并且被皇上拿鞋扔了。再从从温先文借来的书那儿看到了这几张碎片,以太子的聪颖,自然能认出来这是温先文其父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