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言下之意,是说把京师的动向报给小燕王了?
小燕王虽然受到不少长公主与皇帝的信件,但其中长公主未必敢多说几句真话,小燕王或许对境内知晓的并不多。俞老太君希望她能多提点他几句。
可如何提点,又如何开口告诉他大明的风向变化?
俞星城想到他一直以来的不安,实在是无法在他们即将去往教宗国时,将这些告诉他。而且现如今告诉他,他也无法多做些什么啊。
俞星城心里有几分犹豫,将信纸折了起来,压在了镇纸下头。
最后,她才随手打开了方主事寄来的信件。
把信纸倒出来,却没想到也倒出来了好几片银杏叶子枫树叶子,俞星城懵了:这是干嘛?
不但如此,方主事的那张信纸还透着一丝香气,不知道他是不是滴了玫瑰水,俞星城嫌弃的朝后缩了缩脖子,心一横,打开了信纸。
当面就是几句天花乱坠,查编典籍的溢美之词,赞美之夸张,用词之泛滥,俞星城眼前仿佛是手持玫瑰的方主事穿着一身金色裙装(?)在唱美声。她强忍着没把信扔开,读了下去,后头终于出现了几句彩虹屁以外有意义的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方主事看到了她撰写的印度见闻,成了她的狂热粉丝——
准确来说是她和拉克希米的粉丝。俞星城看到他用那么多语句称赞那份感天动地的友谊,她隐隐有一种感觉:这家伙绝对不是个唯粉。
总之方主事说她那本游记,被朝廷删减一部分后,于各大印报局出版,各地印局起了不少有噱头的名字,类似于:《万国会馆第一美女高官游历印度》《明印友谊:两个女人跨越雪山的友谊》《天下第一女王?看大明女官贴身纪实女王生平》。
俞星城看着那些地摊文学般的名字,忍不住头疼扶额。
但她确实在大明成了名。而且没有办班讲学,没有著学立传,在这个话本与阅读逐渐普及的时代,在百姓对世界各国充满好奇心的浪潮下,她的成名似乎也是必然的。
俞星城叹了口气,看到方主事激动到手抖的在信末尾写道:你应该很想家了吧,我没有办法给你寄送池州的特产,只能捡了一些京城内的漂亮叶子,如果你喜欢,可以拿来做书签。如果你不喜欢,扔了也可以……
俞星城被这后头哀怨又期待的粉丝语气,刺激的差点把信扔下。方主事还是之前直言直语又没主意的样子比较好。只是她拿起了那几片叶子,闻了闻,玫瑰水以外确实有一点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