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军不为所动,坚持要守着斯里兰卡不离开,届时再在鲸鹏轰炸的配合下,发动抢滩总攻。
俞星城有些佩服这戚雨信,他懂战术更懂人心。如果斯里兰卡的英军既无支援,又无希望,物资不足,围困异乡,必定会先内部崩溃。
再加上鲸鹏又是甚至会投下一些剪报和纸片,剪报上是关于英国境内打压工人,制定谷物法案提高粮食价格的民生新闻,刺激士兵的爱国心,并让他们想尽快回国。纸片则是用铅字印刷着“只求离开,等待和谈”“我们与你们的家人,都只是希望你能够回家”之类的大字。
关于投放剪报与纸片这一点,还是俞星城率先提出来的。在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这种宣传手段,几位都司官员似乎也嗤之以鼻。但谭庐与戚雨信都赞成这一举动。
就在这些剪报与纸片被投放的第三天,也就是围岛的第十一天,英军就终于派出代表,驾驶着系有白旗的船只靠近大明的船队,请求和谈。
也有大明的战船不懂白旗的含义,在最早接触的时候还攻击了这只谈判船,幸好被戚雨信立刻传鼓制止。
那艘谈判船到达大明的远洋宝船后,不少护送着代表来到宝船上的士兵,似乎还因为之前的袭击,心有余悸,两腿发颤。
来和谈的不是别人,正是文森特。
在开始和谈的时候,俞星城当时还正在与礼部主事、谭庐正在二楼商议印度修铁路一事,末兰就急急忙忙上楼来:“俞少卿,小燕王请您下去参与和谈。”
俞星城有些疑惑:“只是刚有人来表示了和谈意向,还没到签协约的时候吧?不必我们每个人都到场啊。”
末兰道:“那个来和谈投降的洋人说认识你,想要你也在场。说是以前跟你谈过话,叫文森特……”
俞星城想起来那个肥下巴圆眼镜的英国男人。
她和肖潼一齐赶到下层的主议事间的时候,里头似乎已经有两方争执的声音,鸡同鸭讲的大声说着话,只有译官在其中手忙脚乱的帮忙翻译着。
末兰推开门,俞星城走了进来,那文森特看见她,立马道:“谈判小姐来了。我之前还能跟你交流,要不你来评理。”
俞星城对他一揖:“我人微言轻,私以为这样的大事理应由文森特先生来与我方的军官协商,便没有前来参与。”
文森特鼻头比以前更红,跟土豆似的身子还是牢牢卡在太师椅里:“我是来和谈的,不是来投降的,让我们撤离可以,但是总需要时间,而且煤也不够跑到最近的坦桑尼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