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沧点点头,同秋公爷一起来到书房,同行的还有秋公爷三个儿子,都是在京城以及附近地方为官,还有几个在外地经商或者做官,实在赶不回来,所以此时不在场。
有丫头奉上茶水,退下后秋公爷便开门见山道:「徐大人,您是大理寺少卿,虽然年轻,但破过多少要案疑案,律法这一块儿,谁也比不上您的声望,依你看,孩子这件事,到底要怎么收场?」
说完不等徐沧回答,便又淡淡说道:「我知道孩子这一次的行为委实过火,可那三位做下的事,也太不如了些,怎怨得这孩子一直记着仇?都说律法不外乎人情,徐大人之所以声名赫赫,除了办案公道外,就是因为您将律法和人情的火候掌握的炉火纯青,所以老夫想听听徐大人的高见。」
徐沧心中暗竖大拇指:国公爷明知道他是肯定偏袒宣素秋的,却仍然郑重其事说出这些话,便是为了将压力转移到侯府身上,这话到时传出去,徐沧就没有半点徇私枉法的心,都是秋府施加了压力,他不能不考虑宣素秋为母报仇的心情,所以律法人情,都得考虑。
第二百三十八章:乌鸦嘴
当然,以他和宣素秋的关系,这话说出去也没人信,但没人信是没人信,有这个话在场面上镇着,他就好做得多。官场上讲究的就是这么一个场面话,秋公爷不愧是人老成精,一番话就把徐沧摘了出去,只要场面上徐沧不是因私废公,他说话的分量就增加,这对将来宣素秋的量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场哪个不是人精,闻弦歌知雅意。徐沧便先做出为难的样子道:「侯爷知道小宣是我手下的验尸官,平心而论,我对她是十分欣赏的,我也能够体谅她为母报仇心切,不过这一次他的行动委实有些过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十分为难。为了不让自己的心情影响律法公正,我已经决定将此案交给刑部,由刑部来判决。」
「徐大人此举,老夫也甚为认同,不因私废公,说得好。不过老夫是这孩子的外祖,总是要偏袒这孩子一些,徐大人觉着老夫刚刚那番话,是否有道理?」
「律法不外乎人情,这句话下官也十分赞同,下官也办过不少律法人情的案子…」
书房中人静静听着这一老一小打官腔,没有半丝不耐烦,尤其是跟着进来的两个少年,更是听得一丝不苟,这都是为官之道啊,他们都是秋家子孙,志在官场,如今有了个现场听讲的机会,怎么舍得放过?
不知不觉便到了晌午,宣素秋自然被留饭,吃完后秋老太君又拉着她说了会儿话,她挂念宣仁乡,提出告辞。老太君只是依依不舍,最后无奈道:「也罢,你父亲养了你这些年,自然没有见了我们就忘了他的道理,这是你孝顺,曾外祖母看着也只有高兴的份儿。不过你如今大了,到底不好和父亲一起住,我听说你父亲还是住在那位什么…」
贾夫人连忙在旁边提醒道:「是迟大人。」
「对对对,听说你父亲还是住在那迟大人家,哪有你们父女都过去寄人篱下的道理?我的主意,既然相认,你不如过两天就搬过来住,让你父亲也搬过来。府中有的是地方,大家住在一起,既热闹,也能互相照应,比你们流落在外的强。」
这个问题之前宣仁乡就和宣素秋谈过了,只说秋家既然要认她,绝没有不回去的道理,且成为秋家的外孙女,不但这一次的罪过好说,就是将来,徐沧真的痴心不改,定要娶她为妻的话,王爷公主那边,阻力也会小一些。
只是刚刚相认,宣素秋虽然对这些未曾谋面的亲人也很有好感,但就这样住在一起,她也有一些寄人篱下的感觉,哪有在徐沧那个小院里自由自在的舒服?因便有些犹豫。
秋老太君知道她的心思,于是便不由分说道:「你不用为难,你是我秋家的子孙骨肉,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不住在这里不象话。今就给你做主了,等案子一完,你就搬过来。案子的事你放心,若说你是无故伤人,曾外祖母没有包庇你的道理,但你是为母报仇,我决不会让你受委屈。哼!伤了那三个畜生又如何?他们是不在我面前,在我面前,豁出去我这条老命,一个一个叫他们有死无活,这都是便宜了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