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被这琴声带入了一种揪心紧张的氛围里,他渐渐被这乐曲里展现的复杂的复调技巧吸引。舒伯特的艺术歌曲《erlkonig》,他从未想过能在一把无伴奏的小提琴上听到一首完整的歌曲演唱。
四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连同钢琴伴奏,以五种不同的音色在小提琴上用手指在弦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全程双音和弦的演奏让小提琴的表达不再单薄,演奏者的集中发声使得声部听起来多样,每一层都有着鲜明的色彩。
主题多次被进行各种形式上的变奏,演奏者第一次展现了她琴声疯狂起来的样子。刚健的风格与圆熟的技巧相辅相成,她的提琴音色和音乐性格更明晰了——她应该是年轻的、热情的,但他却在曲子里看到了她的成熟与内省。
回归到曲子上来吧,帕格尼尼发现自己似乎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他端起酒杯为自己渡了一口酒。醇厚的葡萄韵味在唇齿间蔓延,那只原本平稳的高脚杯里荡起了细微的涟漪。
能写出这样乐句构思的人,是对自己已经有了足够认知的人。
自信自己的技艺可以超脱一切、驾驭一切、表达一切。
一首改编的曲子,却让我看到了你应该有的“更高的目标”。
夏洛琳在演奏中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原本已经停掉了练习的手指,却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无论是低把位伸指八度的同时走旋律并伴随左手拨弦,还是五度双音同指推移后清晰地表现后续三连音时的流畅换指,她都比以前做的更加出色和细致。
演奏这曲恩斯特的《魔王》,让她的心再一起燃了起 来。透过那些繁复的技巧变换,她看到了那个青年内心的渴望,并为此共鸣。
追逐音乐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因为我还想也还能演奏更美好的音乐。
“老师,可以的话,请给他一个正视您的机会吧。”
停下演奏的夏洛琳,按捺下激动的心跳,向帕格尼尼请求着。
“所以,刚刚那首曲子真是他改编的?”
帕格尼尼故作疑虑。
“是的,他让魔王降临在了小提琴上,一个不需要任何别的乐器和音的魔王。”
“哼,等他什么时候写出来了再说吧。”
“老师,您是不是已经对他改观了呀?”
“如果他下次来我窗子面前拉琴,我会记得回应他一句‘别再拉帕格尼尼’的。”
……
送走了自己可爱学生的帕格尼尼,终于在某个酒瓶下面找到了那封署名为恩斯特的信件。上面可疑的酒渍让大师皱了皱眉,最终还是有些嫌弃地打开了它。
他想起今天和自己学生的闲谈,惊觉原来这两个人竟然同岁。
哦不,恩斯特比小可爱要老一百多岁!
思及此处,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不过细细一想,这两个人年轻人还真是很相似。同样是小提琴家,同样的富有才华,同样敏锐的听力与感知,最重要的是同样的喜欢帕格尼尼。
只不过一个人太偏执,一个人却又太多顾忌。
或许这两个人在一起交流一下,说不定会摩擦出些很有意思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