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去放张片子吧。”
巴赫还是莫扎特,她问他。
“放张戏吧。”
杜加林想他前几天去看戏并不怎么热心,想来是不太喜欢京剧的。她拿了昆曲折子戏游园惊梦放到唱片机里,京剧跟昆曲比,确实是过于俗白了。
他让她不说话,她便保持沉默,坐在一旁给他剥虾。
唱片机里响起“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时,她已经剥了一小碗虾了。
“别剥了,我吃不了这么多。”
“哦。”
他把一块方帕递给她,让她擦手。
“不用了。”她从桌上拿了张皱纹面纸使劲擦了擦。
然后又是长久的沉默,戏是很好的,可她实在听不下去。各种想法在她脑子里冒泡儿,她想她穿越成傅少奶奶,倒也不算吃亏,也算完成了她青年时代的一个梦想。她如愿见到了他,他就连吃饭时的侧颜也是很好看的。她大学毕业的时候甚至算得上崇拜他,为不能和他生在同一时代而感到万分遗憾,可真到了他身边,心境却早不是她当时的心境,她也没有任何占便宜的庆幸。
欧阳的理论或许有几分道理,如果你爱德意志,那么你最好去法兰西。
等戏唱到“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时,他终于肯饶了她,“你去休息吧。”
她跟他道了晚安,然后快步上了楼。沉默实在是很难熬的。
想来,她其实不够懂他。虽然后世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少,但要通过这些资料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她搞历史出身,自然知道那些东西只能算第二手资料。夫妻之间,尚谈不上真正的了解,何况是那些隔了几层的外人。不过真懂了又能怎样呢?她只需要清楚,他俩不是一路人,强扭的瓜不甜,就行了。至于旁的,想了也是白想。
她设想了一百种第二天傅与乔的反应,却万万想不到他提议要到店里去看看,她拿了他的钱开的店,自然不好拒绝他。他从车库开了辆别克,这些天他出门都是用这辆车,他为她开了车门,她只得坐在他旁边。
为了避免沉默,在争得他的同意后,她打开了收音机,无意间拨到了美国电台。电台里面柯立芝总统正在鼓吹他那套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个人至上,减少干预。她对柯立芝并不了解,不过却对他的一句话很深刻,大概是这样说的,事物正在顺利进行,好办法就是不管它。柯立芝放任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四年后的经济大危机;而她放任陆小姐,导致了她今天这个样子。她此时算知道了,放任是行不通的,人还是得主动,你越怕麻烦麻烦反而会找上门来。
快到店里的时候,傅与乔问她为什么要把店开在公共租界。
“这里客流多,租金也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