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实话实说。李凡愚承认这样的工程难度相当大。水下作业,深度每加深一百米,成本和难度都是呈几何趋势增长。
而且即使是适合深海作业的绷绳式平台,它的理想工作深度范围也不过是550-800米。也就是说,目前这个平台的组装深度,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两倍还要多一些!
中海油以往的水下作业经验,在这里已经完全无用武之地。
不过看到这些,李凡愚的心里就有了底。
“你们现在想要做的,无非就是把这些基桩固定好,并将平台与之连接,对吗?”
听到李凡愚问的问题,在场的一些中海油工程师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李董,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不仅仅是这些。比如海底基桩的位置,崩剩分布的均匀程度……”
“你就说是不是就只需要把基桩按照位置固定好,然后和平台连接就完了!”李凡愚不耐烦的说到。
“额、没错。”
李凡愚点了点头,“那行了。我大约知道该怎么做了。你们准备基桩吧,我看到你们之前下水的基桩都是组装好的,这一次不用。以散件的方式运入海下,利用蛟龙号直接水下组装,然后与定点相铆接就可以。”
听到他的吩咐一般的话,几个中海油的工程师立刻就提出了异议。
“李董,外行就不要瞎说话!你知不知道,基座散件就算是在水上组装,全部做下来也需要将近120分钟。而蛟龙号的在2000米水下的作业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而且这些散件之间的铆接,在水下的低温高压环境下进行,难度有多大你知道不知道?”
“就是!散件水下的方案我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这是第一个被否决的方案!这在水下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事情!后来项目进度停滞的时候我们也毛线试过,蛟龙下水了12次,也没有完成哪怕一个基座的安装。第十三次再下去的时候,操作员都崩溃了!”
李凡愚呵呵一笑,他眉毛一扬,看了看身边的柳青和邢东亮,才对那两个打断自己的人道:“我们不一样。你们用的工具,和我们用的,差了一个时代。”
说着,他也不管卢明等人满脸的不信任或鄙夷,直接起身,对柳青交代道:“青子,着手对水下操作员的培训。”
“得嘞!”柳青示威一样,响亮亮的答应了一声。
看了看卢明等人,李凡愚打了个哈欠,“方案我已经想出来了,采用不采用在你们。舟车劳顿,我就不陪各位在这儿犯愁了。”
在一群中海油的人复杂的神色下,都走出了船舱,他又折返了回来:“哦、对了。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别忘了叫我。”
……
正信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们在李凡愚走后,已经开始对海洋勘探局的水下操作员进行培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