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行军帐蓬这事,李苒瞧着,她这支队伍里,除了她之外,好象人人擅长。
随行的几个厨娘,在野外搭几块石头烧火支锅,以及架起案板的熟悉程度,好象不亚于石南他们。
紫茄和青茄对着几块石头垒起的灶烧火煮水,沏出的茶,味道一样的好。
李苒看了几回,只觉得有些心酸。
再太平上几十年,这份熟练大约就不会再有了。
走了十几天,进了五月,也进了京西南路地界。
京西南路太平了十几年,靠近驿路,已经没有荒地闲田了。
这会儿正是夏收的时候,驿路两边的麦地里,割麦子的壮劳力,提着篮子送饭送水的老人,提着篮子在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的小孩子成群结队,笑着叫着玩闹着。
一派丰收的热闹景象。
李苒骑在马上,信马由缰,看着由近到远,生气勃勃的人间气息,有几分恍惚。
眼前这一幅麦田里的收获景象,和她小时候看过无数次的收获景象,穿越不知道多少年,合而为一。
第149章庄子
到傍晚,进了李苒头一个庄子。
这是李苒的庄子中,占地最广的一个。
李苒没让苗忠提早过来,离那块标志着所属的界石一射之地,苗忠从后面赶上来。
李苒下了马,和苗忠一起,岔进往庄子过去的能过大车的宽路,边走边看。
周娥背着手,跟在李苒后面,左看右看。
王翠等人找地方安营,桑嬷嬷找了个小孩子问了,径直去找庄头沈大,要些菜肉柴,顺便嘱咐他不要声张,只当是不相干的路人。
“这庄子是咱们府上所有庄子里,打理得最好的一座。
这里一共两万四千五百七十亩地,我问过沈庄头,说是从他接手时,这庄子就是两万多亩地,几经易手,没多过一亩,也没少过。
这庄子里的佃户也极安稳,到这庄子里年头最短的一家,也五十二三年了。
这座庄子里,沈庄头一呼百应。”
苗忠看了眼李苒。
“我懂你的意思,你接着说。”李苒点头。
乱世之中,这样的庄子,这样的庄头,是一股不算小的力量。
“这座庄子是御赐。归到王爷名下十三年了,之前三十年里,六易其主。
老太爷吩咐我打听过这庄子的过往,从前那三十年,这一带换了四回主,战乱不断,从外面实在不好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