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家在叶家坐了席面,席面上,杜夫人不动声色又将叶子楣夸了一通。
各位夫人见状,心里都有数了。不过很多人在心里暗暗笑话杜夫人,以叶家现在的家事,杜家好像不够看了。
至于马家的话,看叶家的态度,好像也不乐意。
其实人人心里有一杆秤,各位夫人觉得叶子楣的亲事有点儿难办。虽然说,叶子衿是越清王府的王妃,但是论起各方面,叶子楣明显比叶子衿要差上很多。
这样的姑娘,对于官宦人家来说,娶来做正室,叶子楣稍有欠缺。可是普通的商户,又配不上叶家,不,准确的说,是配不上叶子衿的身份。
当然这些话,大家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能当真拿出来说。
所以花厅里,无论是男子一桌,还是女眷这边,都心照不宣维持了表面的和气。
吃过饭以后,韦氏找了好几次机会,故意夸了自家儿子。
董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就是孙氏等人也觉得脸上无光,偏偏韦氏还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董氏气不过,将马氏叫到背后叮嘱几句以后,直接带着家人走了。
连马氏的娘家人都提出了告辞,其余的夫人小姐也不好在这边逗留很久,纷纷也提出了告辞了。
“王妃,听说叶家庄的书院中招收女孩子?”孙夫人热情地问。
“不错。”叶子衿笑着点点头。
“我们孙家也有几个姑娘,能不能送过来读书?”孙夫人说明目的。
“可以,不过书院办学设施暂时还跟不上,你们只能自己解决吃住的问题。”叶子衿笑着回答。
“那是自然。”孙夫人笑着答应了。
有了孙夫人问话,其余的商妇也纷纷过来询问。叶子衿全都一一答应了她们的要求。
叶子衿很清楚,留下来问话的都是定州比较有钱的夫人,绝大多数都是商妇,稍有点儿身份的清流一门却无一人留下。可见,商妇完全是示好而来。
叶子衿不焦急,也不担心书院举办成以后,只会变成识字练武之地,在她看来,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或者是商人,都有她们自己的生存法则。
她开办女子学校,目的就是为了让穷苦的女孩子们有个出头之日,至于商人家的姑娘,也不过是顺带的。当然,如果以后书院开办得好,有官家小姐入学的话,她也不反对。
晚上的时候,村里和叶子楣要好的小姑娘,小媳妇给她送来了礼物。
叶子楣让秀春一一记住,等着日后好还礼。
等所有的客人走了以后,一家人吃过饭,叶子衿捏着一个成熟的西红柿啃着,一边和马氏说话,“娘,小舅母日后要是再胡乱出主意,你可千万别被她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