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社是以变卖谭家祖传四合院的资金为核心置办起来的,不过在经过初期勉强的收支平衡之后,它的发展还是渐渐陷入了困窘。
甘敬在不同场合或多或少的提过这个京剧社的存在,但粉丝偶尔去听下还成,真正能从路人转过成京剧听众的还是少数。
这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应该怎么破局?
目前类似存在的德云社是一个借鉴,但是这种模式在出了京城之后仍旧难以发展,不过人家最起码还是盈利的。
现代社会里,相声可以取材于时代,各种包袱和梗都能不断更新前进,京剧相比这个就困顿了很多,这是它和时代脱节的一个原因。
甘敬目前能想出的办法只有一个,捧出一个京剧的大艺术家,让光芒归于个人再由个人反哺于戏剧。
这,舍我其谁呢?
甘敬摸着从公司拿过来的戏服,闭眼打开了系统。
演戏是个很有乐趣的职业,京剧是个闲暇时的爱好,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系统就是干这个的。
系统关注度如雪花遇阳光般消融,京剧能力的点数一点点往上攀升。
京剧社的模式现在不太成,可如果再出一个梅兰芳那样满是魅力的艺术大师呢?不说挽救京剧这样大的命题,挽救一个小流派的京剧社成不成?
甘敬不知道成不成,只是随着点数的提升愈发有所领悟,原本一些京剧曲目还有着的点点困惑都消失不见。
傍晚时分,没开灯的房间里,一个本就满是光辉的梨园大师出现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难
京剧对于甘敬来说是一个不解之缘。
不知何所来,亦不知往哪去。
《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梅兰芳》是一部某种意义上的复刻,前者甘敬有过当事人的记忆体验,后者他就是男主角,而除开电影中的精气神,京剧上他是正经的谭家弟子。
毫不谦虚的说,甘敬是影视圈里最会唱京剧的演员。
现在嘛,他也会是京剧界最为唱京剧的角儿了。
甘敬把自己的京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心里在思考这种以力破局的方法究竟成不成。
一个如今时代的京剧大师能发挥出多大的效应?
甘敬没有太大把握,只给了自己三个字。
试试看。
“嗨,大明星,请教一个事,我特喜欢一个嘻哈歌手唱的歌,不过后来关注他的个人言论后发现有点出乎想象。为什么他的人设是那样?是为了和嘻哈统一?”
一阵手机的振动打断了甘敬的思考,这是那位巴黎碰见的歌剧女孩陈茜——作为微信上仅存的圈外人,甘敬有时候觉得和她聊天还挺新鲜的,所以也就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