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才良在翰林呆满三年,散馆考试结束后被分配在离京城不远的府城中同样是做主簿,不过虽然与萧锦佑在官职等级上一致,但在地位上却是要高上不少。
萧锦佑在雄州任期结束后,回京城考试,陆才良正好已经离京,两家人没能碰面,但在书信的交流中,陆才良也知道萧锦佑没有选择留京而是选择回与禹鄂相邻的抚州做县丞,这样回家也会方便很多。
在主簿任上,因为有不少外族人会从这里路过或者停留,松城可以算是京城外围的另一个京城了,陆才良也在与这些外族人的交往中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比如说番薯、西红柿等等一些吃的,还有用的棉花,这是本就有的,可是在陆才良发现前它一直作为一种观赏花。
同时陆才良当初的提纯酒也被外族人吹捧,不少外族人都会选择将这样的烈酒带回去,特别是地处北方的游牧人,他们那儿的冬天很冷,就需要这样的酒。
这种烈酒出来后,酒精也被提纯出来,酒精能够燃烧,不过它是粮食提纯出来的,成本相对而言很高,只是在贵族中流传。
要不是陆才良不知道玻璃的制作方法,他可真想一口气将玻璃也制作出来。
在陆才良第二年任期时,会试也开始了,季舒取得会元的名头,在殿试的时候被赏识点为状元,开始他波澜壮阔的为官之路。
在回乡假批准下来后,季舒捧着他这几年所做的小册子来到萧锦灵身前,郑重将东西交到萧锦灵手上。
“当年你写在上面的计划,我全部都办到了。”
萧锦灵将东西收起放好后笑着恭喜:“你自由了,还有恭喜你成为状元。”
季舒问出了他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易迅之易大人也是你的人?你是怎么办到的?”
“什么怎么办到的?”萧锦灵反问,她知道季舒想问什么,接着说道,“虽然人都有弱点,但也同样有性格,顺其自然才是最高的。”
季舒离去后领会一个晚上,到底是他境界低了,不过他的手段在现在是足够的。
季舒离去,他进入翰林,此时的易迅之进入了察院任监察御史。
萧锦灵将季舒所写的册子看完后全部烧掉,也不再插手那些势力中的事情。
她只看结果。
陆才良在第三年任期就是最后一年任期的时候提出了事物的双面性学说,人在看待一切时已经辩证的去看,而不能绝对的只看一面,这在辩证方面可以说是开辟了另一个新的领域。
等陆才良任期刚满,他就被皇帝召回京城,并认命为国子博士,科举系统自动开启名师模式。
在科举系统和陆才良自己的先进知识储备下,他被一直留京,又因为性格还有从不收受贿赂而被帝王所信任,最后成为帝师坐上宰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