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底下,麦秋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试了试镜,结果发现无比做作。
“伟光正”的台词有个特点,如果演不好,会显得非常假,虚伪。
由于没有参照物,加上可能有些人不好当面说实话,麦秋就把视频给远在另一个城市的朱婷婷,问她怎么样。
朱婷婷带着“我可是电视剧儿童”的骄傲美滋滋的看了一遍,过了好一会儿才挑了个明显不是上课的时间回答她:要不,我们走流量路线?
可以了,后面的话就不用再说了,她听得懂潜台词。
“到底为什么呢?”麦秋又问翠之妹妹:“我还做了挺多功课的。”
翠之妹妹想了想,道:“可能就是信念感的问题吧。”她拿自己举例子:“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学过表演,但是给我角色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是这个人,我会怎么做?”
怎么说呢,这的确是很好的表演方式,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受过系统培训的人来说。但是这更适合情感丰富的人,或者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孩,只是不适合麦秋。
人在刚接触到一件事的时候最有新鲜感,之后多数的人就会遵从本能,懒癌发作,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一直坚持。表演小组这件事也一样,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一窝蜂地想要做好,后来发现就算做好了演得也还是不如大三大四的学姐学长们不说,老师们也不太当一回事的样子。慢慢地就有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借教室的热度也消了下去。
所以区老师又把钥匙给了麦秋,还鼓励他们不要太着急演出成果给老师看。一部话剧想要真正的成功,服化道不是最主要的,剧本的扎实,演员的表演、状态才是重点。要不断地打磨,重复,拿出最好的状态。
有些同学更多的是听了学长学姐们说的要给老师留印象,就开了这么个头,慌慌张张地开始、结束,哪点像是认真做的。
糊弄都要遭嫌弃。
这次“大型活动”更多的是使同学们之间关系亲近的人联系更紧密了,当然也有因为各种问题加起来而彻底闹掰的,所以一段时间内两个班里的气氛都很诡异。
麦秋就能看见明明一个寝室关系亲得不行的小姑娘,忽然就彼此谁都不理谁了,跟小学生似的“我跟你撤!”,然后说撤就撤了,友谊的小船非常的不牢靠。
最服的是,一个寝室的另外几个人也像没看见似的。
“我们班里也有,”沈翠之心有余悸的说,寝室楼里这样的数不胜数:“听说有个女生因为爱占便宜还偷东西被整个寝室隔离了,后来换了个寝室。”
结果换完寝室之后那女生就再也没被发现偷过东西,同寝室的女同学们开始还提防着,后来就变成跟别人夸那女生人好大方了。
其他人包括舍管、导员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