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伙学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听到消息后,要求让他们先和东森大学辩论队来一场热身赛,聊以助兴。
严教授这个气啊!助兴?谁用你助兴了?
对了,项庄舞剑的说辞也是助兴。
年轻人,争强好胜可以理解,严教授实在有点摸不清这次来的交流团究竟打了什么激素。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客,人又是他勾来的,他摞不了挑子。
没别的办法,严教授就琢磨着找人在这次辩论赛上挫挫对方锐气。可是他心里又没底,毕竟东森大学向来不以辩论著称,这方面人才的关注和培养力度也不够。
不得已,严教授把辩论赛改成辩论会。
虽然“会”和“赛”骨子里完全是一回事,但不管怎么说,看上去没那么针锋相对了。能说得过固然好,说不过他们,也当“以嘴会友”了。
人选上,又出难题了。
东森大学两个最优秀的辩手,今年刚好毕业离校了。剩下的青黄不接,实力参差不齐,都是爱好者级的,离专业级差好远。
可是来的那伙小兔崽子,要说最厉害的,八成就是嘴皮子。
严教授搓着脑门想:不出奇兵的话,到时场面弄不好会很惨。
可哪里找奇兵呢?
严教授的目光在办公室里游走,落到发表论文的刊物上时,严教授眼睛一亮——边学道!
严教授一条一条地梳理:
首先这小子论文写得好,这说明大局观强。
其次,他还给报纸写过新闻评论。这是前阵子严教授帮边学道发稿子,事后好奇,上网搜了一下名字,搜出二十多篇署名边学道的评论才知道的。既然写的评论能被报纸看中,逻辑和条理性八成是差不了的。
虽然能写的人不一定能说,但从对方语句、逻辑中找毛病的眼力和思维估计还是有的。在严教授眼里,评论就是揪着新闻热点一顿狠尅。
这简直和辩论殊途同归!
看着对面如坐针毡的边学道,严教授耐心地劝他:“没参加过辩论赛也没关系,就是说嘛!”
边学道挪了一下屁股说:“严老师,不是我怯阵,真的是没经验、没把握,您看看再想想别的人选?”
严教授还是那副和颜悦色的模样:“小边啊,你有口吃的毛病吗?”
边学道想说“有”,但一想自己跟严教授打了这么久交道了,就摇头说:“没有。”
严教授继续问:“你跟别人抬过杠吗?”
边学道点头说:“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