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页(2 / 2)

“这个字最早的意向,是‘整齐,端肃’的意思,《易经》里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之句。为什么会有此意向?这是因为古人见到大雁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型迁徙,就好像天子出行,诸侯班列,因而产生的联想。”

“加上它飞得极高,从此引申,之后又产生了‘清高贤士’的意向,诸如张九龄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诸如苏东坡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易经》之后的《诗经·小雅·鸿雁》中写道:‘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大家看,天子之班和流民之师,所见所想是不同的。因此鸿雁的意向,在这里从端肃整齐,过渡到了‘流民以鸿雁自比’,这个新的意向来自哪里呢?明显是来自候鸟每年的迁徙往返,形容劳顿之苦。”

“从这里引申出去,让鸿字具备了‘羁旅情怀,游子思乡’的意向。后来被诗人引用,这就有了诸如杜牧:‘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诸如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诸如杜甫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到了汉代,又出了一个关于鸿雁的典故,苏武被拘匈奴十九年,使者知道后对匈奴人借口说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的时候,捕获了一只大雁,其足上系着苏武的传书,这才让匈奴人将苏武送交回长安。因此从那时起,鸿字,又多了‘传书寄情’的意向。”

“这就有了诸如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到此意向又是一变,从‘思乡’转为‘思人’也是可以的,因此有了欧阳修‘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有了赵嘏‘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第833章种茶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到了南宋,春恨意识上升成为南渡词人的普遍情感,于春季飞回北方的鸿雁便时时印入词人的眼帘心底,勾起他们强烈的故国之思。于是有了刘辰翁‘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有了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如果说到这里还是忧国之愤的话,再往后,鸿雁寄托的就是亡国之悲了,诸如遗民词人徐一初的‘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边羽。’”

“最有特点的就是爱国词人邓剡,厓山兵败后,他投海未死,只身流落金陵,写下《唐多令》一词:‘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当然鸿雁也不是全都寓意悲苦,几千年来,也偶有诗词用鸿雁借喻潇洒自由的人生境界。如嵇康的‘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如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讲到这里,一个‘鸿’字,才被我们说了一小部分,这次课受时间所限,我们只是主要从诗词意向演变来阐述了它,其余还有诸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还有‘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还有‘羽翼已成,不可复制’等诸多典故诸多内涵在其中。”

最新小说: 征服宇宙从蛋壳开始 缘华 正当关係 JOJO-暗杀者 伊底帕斯的诅咒 【名侦探柯南零她同人】荼蘼 如果传说是真的 [柯南同人] 名柯五人组重生后在酒厂相遇 【特传同人】消失的传说 [综漫] 御幸君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