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很惊讶,诧异的问:“太外公,这是何意呀?大王赏识韩非,结交他应该对我有利。”
尉缭苦笑的摇摇头,回答:“不,他得罪了陈清落,恐怕不会有善终。”
王后更是诧异了,问:“得罪陈清落,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尉缭摇头叹息道:“韩非虽然才华横溢,但他为人刻板,固守礼法,不知人情世故,不懂察言观色。整个秦宫都知道陈清落是最被大王珍视的人,可他偏偏向大王强调后宫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重要性,惹得那陈清落全程面若冰霜,杀气横生。”
“可是,韩非深得大王赏识,量她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吧。”王后不太相信的说。
“或许根本不需要她做什么,她手下的谋臣李斯就可以帮她处理好。对于李斯来说,韩非的到来,也是阻挡了他的仕途,他也正想方设法对付韩非。王后看着吧,明日早朝,李斯一定会提出攻韩,韩非一定会主张保韩,朝堂上将会有好戏看了。”尉缭意味深长的说道。
嬴政收到蒙恬关于是否继续攻韩的请示,于是把这个问题放到早朝上,征求众臣的意见。
李斯率先站出来,奏请攻韩。因为韩国虽小,但经常摇摆于大国势力周旋之间,秦强时就屈服秦国,列国联合时又跟随列国,若不先除掉韩国这个不确定因素,秦国就不能全力征战,还可能遭到韩国的背后偷袭。所以要先除掉韩国这块绊脚石,秦国才能全力争霸天下。
李斯奏请完后,韩非立刻站出来反对。他主张攻赵为先,因为韩国弱小,不足为惧,但赵国一直是秦国的强敌,加上李牧新胜,让赵王迁准备合纵列国共同讨伐秦国,所以当务之急应当趁合纵未成之时,攻打赵国,只要秦国赢了赵国,列国都将不足为惧了。
朝臣起初也是各执一词,让嬴政对是否继续攻韩,犹豫不决,迟迟未能决断。
接下来每日早朝,嬴政都会就是否攻韩的问题,询问朝臣。
渐渐的,群臣开始反感嬴政对韩非的特殊重视,纷纷故意诘难韩非,一致赞同攻韩。
韩非也不甘示弱,就算口吃,也要引经据典,舌战群臣,把好好的朝会,搞得争论不休。
就在李斯苦于难以对付韩非时,一个名叫姚贾的人找到了李斯。
这个姚贾就是多年前,嬴政派往各国执行尉缭提出的贿赂各国重臣的人,因为功绩显著,回秦后被封为上卿。韩非因为义愤姚贾的所作所为,于是对嬴政说姚贾借着公事谋取私利。嬴政立刻召姚贾前来问话,姚贾直言自己若是有私心,早就携重金逃走了,他是为秦国做事,无愧于君王,嬴政见姚贾说得大义凛然,便没有为难姚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