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怎得,感觉蒙毅被自己写得个性太活跃了,不知道是不是好事,哎~~~
第62章 荆轲刺秦
时辰差不多了,嬴政已在殿内高高的王座上就座,司仪高声宣燕使觐见。
这时章台宫外的石阶下面,荆轲与秦舞阳已经站立等候多时。
荆轲手上托着装有樊于期头颅的木匣子,他的神色严峻,迈着有力的步伐登上石阶,向着庄重的章台宫迈进,此时燕太子的话回响在他心中:此行成功后,你荆轲将名载千古。
副使秦舞阳手中托着燕国督亢地图,跟随荆轲身后,他也知道此行任务艰巨,九死一生。
两人进入殿内,由于外使不能离王座太近,故荆轲站在殿内中央,身后的秦舞阳则站在靠近殿门的位置。
“燕国使臣荆轲拜见秦王。”荆轲躬身行礼说道,身后的秦舞阳也跟着躬身行礼,然后荆轲继续说,“燕王派臣前来面见秦王,希望归顺大秦,保全宗祠。为表诚意,特意献上樊于期的头颅,以示忠心。”
说完,荆轲就将装有樊于期头颅的木匣子,高举奉上。
“呈上来。”嬴政心情愉悦的吩咐。
荆轲略低着头,高举着装有樊于期头颅的木匣子,恭敬的呈递给嬴政,然后退回原地。
嬴政打开木匣子,看着被冰镇保存完好的樊于期头颅,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他提起樊于期的头颅,展示说道:“你们看,这就是叛将桓齮,在赵国打了败仗,竟敢不回秦受罚,反而叛逃躲藏,更名换姓叫做樊于期,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寡人找到了,可惜最后还是要死!”
文武百官立刻匍匐在地,齐声高喊:“大王英明!秦国昌盛!”
荆轲身后的秦舞阳,被这雷鸣般的恭贺声,吓得浑身战栗,面色发白,托着督亢地图的双手哆嗦个不停,秦舞阳的反应立刻引起了朝臣百官的注意,尤其是正前方王座上的嬴政。
“下面所立何人?为何颤抖?”嬴政奇怪的问。
荆轲立刻拱手启禀说道:“请秦王恕罪,臣身后这名副使,从小生长在北方边远地区,没有见过大国威严,所以被秦国的气势吓到了。”
嬴政听后大笑起来,传闻燕人素来胆怯,看来果然如此。嬴政如此想着,下面的大臣们大多也是这么想的,认为燕人软弱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