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压根都不信谢珠藏。
严嬷嬷满心得意,又转而看着谢珠藏道:“谢姑娘啊,您要是不想宫人受苦,老奴也可代姑娘,去跟扈昭仪求情。看在姑娘本就不善言辞的份上,扈昭仪定能维护姑娘一二。”
“毕竟,姑娘也不必非得亲自去亲蚕礼,不是还有礼官么?由礼官代劳,皆大欢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司籍也劝道:“谢姑娘,宫外的人服侍您一场,也不容易。您这时犟着,也没什么意义呀。您听老奴一声劝,若是学不下来,还是跟扈昭仪说一声罢。”
熊嬷嬷已站到了殿外,闻言凌空一甩鞭,对跪着的宫人道:“还不快求求谢姑娘?我这一鞭下去,可没个轻重。”
熊嬷嬷这句话,如同千斤坠悬在众人的头上,有那墙头草,早就哭着求了起来:“求求谢姑娘!求求谢姑娘!”
一时间哭声震天,便是有那些不敢说话了,也早就颤颤巍巍,不知身在何处。
这些人里,唯有一个跪得笔直,听到熊嬷嬷的话,把腰背挺得更直了些。熊嬷嬷冷眼看着,稍微调转了身子,准备就拿这个刺儿头开刀。
谢珠藏冷眼看着台下的哄闹。
又是万声相逼啊。
这一次,不仅仅是嘲笑她口不善言,更是在嘲笑她卑怯懦弱,浅薄无知啊。
谢珠藏缓缓地站起来。
她的耳边嘈杂喧嚷,明明只有宫人的哀声求饶,可汇聚在她的耳边,竟好像又勾起了旧日的冷嘲热讽和贬低同情。
她拢在袖中的手,攥紧了自己的裙摆。可她站起来,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毅然决然地,甩开了自己的裙摆。
只是“哗啦”一声轻响,却将那千言万语的喧嚣声音,霎时肃清。
春阳暖照,万物新生。
谢珠藏迎着春阳,跨出了西殿的门。
熊嬷嬷见她步步逼来,头顶《礼典》的痛苦又浮上了心头。熊嬷嬷吓了一跳,只觉得脖子和头都僵住了。
熊嬷嬷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警惕地看着谢珠藏:“谢姑娘,这可是宫令女官和扈昭仪都允了的,您想作甚?”
谢珠藏站在石阶上,看着在众人中突兀地挺直着身子的宫女,淡声道:“我以为,你们会有……更好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