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知道李密口中的食不好夺,他的威望资历还太浅,以李密谋杀了翟让的名声和心胸,自己去了是什么下场,很容易就可以想见。而萧铣这般满不在乎的样子虽然让人厌恶,但对方从苗海潮到董景珍,对投降的农民军首领优待招安的名声却还在,让杜伏威不得不重新考虑议和招安的选项了。
既然历史上他可以归顺李渊,如今为什么又不能归顺萧铣呢?如果辅公佑不愿意,要闹分裂,那就给辅公佑一些权柄好处,暂时稳住对方便是……
杜伏威自认为他还算是了解辅公佑的,所以,他一如历史上那般,寻找了一条致命的道路,再次去找辅公佑商议和谈的事情了——他准备开出的安抚条件是,一旦和丹阳朝廷谈妥了议和事项后,他杜伏威本人入朝为官,接受闲散官职安置,而辅公佑留在彭城郡,继续带领杜伏威的部队在外保持威慑,免得萧铣下陷害他杜伏威的心思。因为在杜伏威的剧本中,只要他手下还有人在外领兵、治理地方,那么萧铣要动他杜伏威就会投鼠忌器,唯恐逼反他的部下。至于牵制辅公佑的问题,杜伏威自会再留下几个可靠的干儿子来办。
如果萧铣可以在场、听到这个建议的话,只怕会从睡梦中笑醒吧。
第六十三章平淮何须十万兵
如同历史惯性一般,杜伏威在下邳郡被萧铣以雷霆之势秒杀攻下之后,终于受到了极大的震慑,开始重新掂量死战到底的可能性。
虽然杜伏威军的主力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损失,搜罗搜罗还是能拉起十万战兵的,但是下邳一战对于全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连带着杜伏威本人骨子里那种审时度势的狐疑也开始发作了。
既然历史上他可以投降李渊,为什么如今就不能考虑投降萧铣?说到底,他的孤傲和大志,是不能和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渊这四个非要自己立志做天下共主的大枭雄相提并论的,杜伏威从头到尾,哪怕是他最顺风顺水的时候,也不过是求一个割据一方安稳巩固根据地而已,从来没敢想过天下,他一直知道,如果天下出现了新主,他唯有谈谈条件然后臣服的命。所区别的,不过是臣服之后自己可以保留的自治权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