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以前可帮过你老先生的忙,现在兄弟们遭难了,您怎么也得拉一把吧?您要是不帮忙,那我们就只有去日本人那里讨碗饭吃了。
张静江能看着这些人被逼无奈去投靠日本人吗?说不得就得拿出钱来时不时的接济一下。张雅怡回家之后来找他舅舅讨要礼物,张静江就想办法帮她搞了这批捷克式轻机枪。同时呢,老先生又想起了这些陷入困境的道上朋友。
这帮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在大义面前还是知道好歹的。要不然他们早投日本人当汉奸了不是?张家有钱,可老养着这么一帮人也不是个事儿。与其把这些人留到身边心里别扭,还不如让他们上前线,有坏水冲日本人冒去!这也算是以夷制夷、以恶制恶吧?
当然,再往细了张静江也不可能和他这个外甥女说。反正这一百名亲兵卫队出身稍微有点那啥,但忠诚度是绝对没问题的。尤其是在对付日本人上,他们肯定比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强得多。最起码,这一百个人个个会打枪,而且基本上枪法还都不错!
两位美女各自说完之后都紧张的看着胡飞,生怕他说出什么嫌弃的话来。没想到胡飞听完之后呆了几秒钟,随后竟然开心的笑了,“哈哈哈,好哇!武林的高手、道上的好汉,大家伙儿一起上战场为国杀敌,将来全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英雄!”
这几句话里面其实还少了一个绿林的豪杰。胡飞根本就不怕别人出身低,他这个胡匪头子也不比人家高贵到哪儿去。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国难当头能够挺身而出,那就是民族的英雄!胡飞一向认为自己就是民族英雄,他当然就不怕再多带出来一群英雄。
胡飞的态度很快通过张雅怡和冯怡这两个当事人传到了那两边人的耳朵里。领导能认同,这些人也就放下了心事。
跟着张雅怡来的那些武林高手还好说,他们终究还有个清白出身,倒也不用刻意的讨好谁。
冯怡带来的那些亲兵卫队就不一样了。这些人虽然得到了胡飞的认可,但曾经的艰辛经历使他们很早就知道,人在社会中混得怎么样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来的。初来乍到的,和周围人处好关系那是尤其重要的。
在这些人刻意的亲近之下,他们很快就取到了支队几乎所有人的好感。谁提起冯怡的亲兵卫队,都要竖个大拇指,赞一声好样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不管是张雅怡的高手队还是冯怡的亲兵队,完全和支队的其他官兵融为了一体,他们已经完全变成第八十八支队的两支下属小部队了。
过了黄河再往北就进入山西境内了。这一路之上凡是遇见日军大部队,胡飞是能避就避、能躲就躲。有单独的,或者人数不超过一个班的鬼子伪军,那也就是顺手收拾的事儿。胡飞对这种顺手的好事从来都是不嫌多的。
沿途打听着,部队逐渐就进入了临汾第二战区驻地,晋绥军的中枢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