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可不比第一次淞沪大战,那时的他刚刚在形势上统一中国,声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点,同时国内的几大军阀尤其是吴孝良还紧紧的站在他一边,积极支持其抗日,而如今,蒋中正不但在军事上败给了吴孝良,更在党内斗争中让汪兆铭小胜一局,而他因为这场小败也不得不暂时的离开了中华民国的权力中心南京。
不过他并不沮丧,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那些冷眼看他下台的老家伙们就得爬到奉化溪口去求他复出,因为蒋中正明白,就以汪兆铭的能力搞搞斗争是把好手,但他却有着致命的弱点,不是个能承受巨大压力的人,同时,毫无军事指挥经验成了他稳固自己地位的最大短板,很简单,只要汪兆铭能将日军在上海击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就可以完全甩开蒋中正,而独揽国民党中央的大权了。
可惜汪兆铭不行。
这不,还沒等汪兆铭表现,山东的吴孝良已经出手了,颠簸的车内,看着今日的报纸,蒋中正嘴角泛起了意思冷笑。
----2014-4-523:44:03|7746871----
第559章幽燕非故国(十七)
蒋中正一离开南京,局势愈发变得不可收拾,城内人心惶惶,昔日熙熙攘攘的南京街头,一片荒凉萧条,满地的垃圾枯叶与废弃的报纸随着寒风被卷起在半空中打着旋,随处可见大包小裹拖家带口的人从大街上走过。
一辆擦的锃亮的小汽车缓缓行驶在大街上,平日里都要堵车的场景早就不在,车内坐的正是国民政府临时的当家人汪兆铭,原本出门时的志得意满,此刻已经被南京城内的冰冷气氛打的不剩下半分。
南京城前一日还算稳定,一切似乎还照常一样,怎么短短一天时间形势就败坏到这个程度了呢,究竟是他蒋中正太得人心还是自己不得人心呢,他思來想去,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老蒋未必得人心,自己也未必不得人心,百姓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海出现了日军舰队,被战火吓怕了的南京市民们想出去避难也是情理之中。
但他又一转念,这其中难保沒有蒋中正私下里推波助澜的功劳,所以稳定市面民心就成了他上位以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也是一个大大的难題,到底该如何解决,汪兆铭还沒有成熟的主意、诚如蒋中正所料,汪兆铭是个搞权谋斗争的行家,但却不善于抓住人心,抓不住人心就注定他得失败。
除了稳定市面人心,汪兆铭还有一件顶顶头疼的事,孙科最近有和他闹翻的危险,这几日想去和这位总理后人商讨一下蒋中正走后的善后事宜,这人却出人意料的闭门不见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必须先将这个误会解除,毕竟自己的阵脚不能先乱了,现在还不到卸磨杀驴的时候。
其实这也很简单,汪兆铭赶走蒋中正后,在几个要害部门全部提拔了自己的亲信,而孙科的人还全部在考虑之中,这明显就能看出汪兆铭器局远不如蒋中正,蒋中正在关键时刻为了拉拢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绝不吝惜封官许愿,而且只怕许的愿不够多,封的官不够大。
正在汪兆铭为如何安排孙科的人头疼之时,小汽车车突然减速,外边骤然变得吵嚷起來,抬眼透过前挡风玻璃望去,可不得了,竟然是一群学生堵了路,不知道聚在一起又要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