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室的两扇红木门紧紧地关闭着。
张廷瑞轻轻推开一扇门,站在门口向里望了望,感觉里面的空间很大,光线很暗,阴森森的,并且空无一人,一种孤独感又袭上了心头。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走向了位于候车室内西南角的一张椅子。
到了座位跟前,他没有急于入座,而是先将行李箱放在地上,而后,缓缓转回身四周围寻视了一番,又好奇地望了望屋顶,这才放心地坐下了。将面前的行李箱挪到自己身体的右前方,静心等候。
半小时后,候车室内的旅客才陆续多起来了。似乎一眨眼的工夫,周围的十几张椅子上,便都坐满了人。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背篓的,有挑担的,有衣衫褴褛的,有衣冠锦绣的,有坐着发愣的,有头挨着头,凑在一块小声嘀咕的……
虽然火车站建在自家的门口已经有很多年了,可是,在这之前,张廷瑞从来没接触过火车。甚至在他的意识当中,都没有火车这个概念。主要是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火车的机会。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张廷瑞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农民家庭里,自幼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七岁开始在本村读私塾,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心里想的就是读书这点事。脑子里装着的也都是《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或是《明贤集》中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以及孔圣人之乎者也的那一套谆谆教诲,哪还有闲心再去考虑其它呀?好容易熬到能进县城读小学了,来来往往的也都是由家里人赶着马车亲自接送。依旧没有机会与火车打交道。再说:坐火车是要花钱的。作为一向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父亲,他才舍不得花这份冤枉钱哪。最主要的,还是父母们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打小就限制他们兄弟姊妹往火车站上跑,视火车如猛兽,视车站为是非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在思想上就形成了一种惯性——在没得到父母允许的情况下,谁也不敢擅自靠近火车站半步。
其实,也别怪父母们家教过于严厉,自打通了火车以后,在永乐村一带,就先后发生过多起人和牲畜被火车碾轧致死的一幕幕惨剧。舐犊之心,乃人之常情嘛。
所以,今天是张廷瑞初次接触这样的环境,不免会有几分新鲜感、好奇感。因而,他的目光一直都被面前的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吸引着。
在张廷瑞的眼里,这些人的表情似乎都很忧郁。看着看着,他不由自主地就把注意力锁定在了靠近门口的一张椅子上了。因为,在这张椅子上坐着的是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目光呆滞、精神恍惚、怀中抱着婴儿的少妇。
通过细心观察:这位少妇的年纪应该在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怀抱中的婴儿,也不过几个月大小。孩子的整个身子,都被一块又脏又破的黑布包裹着——上不露头,下不露脚。她抱孩子的姿势也很有些特别,始终都像抱着一棵大树一样,笔直地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中。精神一直显得十分紧张。好像在担心有人会突然从她手中将孩子抢走似的。另一只手则不住地轻轻拍打着孩子的背部。一边拍打,口中还自言自语地叫着孩子的名字,唱着自编的摇篮曲:“毛毛乖,毛毛娇,毛毛天黑就睡觉;毛毛美,毛毛俏,毛毛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每唱完一遍摇篮曲,就对着孩子头部的位置说:“毛毛,有妈妈在,什么也别怕!一会儿爸爸就要接咱们来了,再一块去姥姥家。好不好啊?好毛毛真听话。”说完了这番语无伦次的话后,就莫名奇妙地笑个没完。好容易笑声停下了,接着,又重复起了那段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