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还有以日德兰半岛为中心的条顿(德国)神话,里头也常常会有「喷火龙」的登场。这类龙有着「喷火恶龙(Fire Drake)」或「飞天恶龙(Wivern)」等名字,形貌上可说是口吐放射能的哥吉拉老祖宗。此外还有英国的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虽然该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丹麦,不过其中登场的恶龙也一样会喷火。在近代,古英语研究学家——J·R·R·托尔金也把喷火龙用在自己所着的《哈比人历险记》里。
成为崭新手法下的史诗电影
《哥吉拉》在英美国家的电影分类上,被列为「B级科幻片」、「恐怖片」、「灾难片」。由于剧情上有社会动荡不安、惨剧、战争的情节,所以同时也被分类为「史诗电影」。这是因为史诗电影主要是一九五〇到六〇年的产物,《哥吉拉》除了在一九五四年上映外,剧情也包含惨剧和战争。《哥吉拉》同时也是一部传承了古代或中世纪时期的英雄史诗、幻想传奇的大场面电影。
重新审视历史惨剧带来的「伤害」并升华的一种方式,便是虚构故事,而自神话时代以来担负这工作的便是史诗文学。对于民族、团体而言,将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就是决定成王败寇的依据。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哥吉拉》就是描述自然威胁(恐龙、台风、火山)及人工威胁(氢弹与氧气破坏武器)在同一时空下互相交错的的史诗。
由于《哥吉拉》在击倒怪兽的主要戏码中,穿插了复数角色的人生、价值观,因此留有让观众解读各种剧情发展的空间。这种编入小篇章的手法,可以让一个民族的史诗产生更辽阔的世界观。例如哥吉拉攻击银座的松坂屋百货大楼时,有位母亲一边用双手紧紧围住三个小孩,一边安慰说:「我们就要到爸爸的身边去了喔」。当观众去解读剧中的这个讯息时,就会觉得「这一家人也许在战争中失去了父亲吧」。另外,剧中还有惠美子抱起一个因为母亲已死而大哭大闹的孩子。在组合了这些描速战争的桥段后,就能让《哥吉拉》的世界观变得更加立体。
以斗争为主题的「史诗」,到了欧洲中世纪也从中衍生出「罗曼史」的体裁。而《哥吉拉》中,就分裂出拯救世界的英雄与罗曼史的主角。正如预告片上所说的「牵扯不清的爱恋与理性」,南海打捞所的潜水夫尾形是罗曼史主角,芹泽博士则是打倒哥吉拉的英雄,至于卷入这个三角习题的就是山根博士的女儿惠美子,而这两位男士的共同点就是想保护惠美子的安全,而英雄就必须赌上自己的性命。
总之,在最后等着史诗英雄的只有死亡,而等待罗曼史主角的则是结婚与幸福的生活。还有,即便是年纪相仿的角色,芹泽博士的立场是二次大战结束前的日本人价值观,尾形则是代表战后日本人的价值观。加藤典洋的《再会吧,哥吉拉们》(注13)中,说出了尾形、芹泽两人头巾所代表的涵义。在两人穿好潜水装准备下水的场面里,你能发现尾形的头巾是属于一般渔夫常见的绑法,而芹泽的头巾则是用神风特攻队决定赴死的绑法,这也预告了他们各自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