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1 / 2)

如前所述,在企划初期仅知有恐龙形象的哥吉拉,只是名字先被取出来,再由香山滋充实故事性的内涵。除了在刚委托香山滋构思剧情时,就已经定好「哥吉拉」这个名字之外,田中友幸也确定「因氢弹而苏醒的远古恐龙」的概念。因此香山描写的哥吉拉就完全是海栖的爬虫类,与名字中的哺乳类一大猩猩和鲸鱼)应该没有半点关系。在为《怪兽王哥吉拉》(注4)宣传时,香山曾爆料自己担心过:「是不是该让美国人知道一下,哥吉拉是大猩猩和鲸鱼的合成生物这个玩笑?」所以就顺其自然地以「狮子(lion)和老虎(tiger)生下来的动物就叫狮虎(liger)」向对方说明下去(参考自〈不说也没关系的两三事〉)(注5)。

不过,这个玩笑并不是偶然诞生的。与「大猩猩」与「鲸鱼」两个名字交织的文学、电影,不但与从古至今人类想像出的怪兽与怪异有关,也在《哥吉拉》这部电影中,像是泛低音(Bassocontinuo)一样,让「大猩猩」与「鲸鱼」两个族谱交互共鸣而产生魄力。就有如哥吉拉的咆哮声来自低音大提琴一样,哥吉拉的外观虽然的确是只恐龙,但在其魄力底下的支柱,主要还是古时候人们对于大猩猩和鲸鱼的想像力。而这同时也是哥吉拉无法单用原始怪兽或原子怪兽来表现就能解决的理由。

会造成这样的观感,也许是因为哥吉拉和大狸猩一样都是用两只脚行走的关系。当然,这种行动上的特征也可以让哥吉拉归类到金刚等猿人怪兽的族谱。由于哥吉拉能行走主要还是归功于中岛村雄穿上哥吉拉的戏服,因此即便哥吉拉一开始的设定上是一种爬虫类,但还是免不了出现拟人化的发展。所以有时逗趣地对着其他怪兽挥手,或许就是拥有猩猩血统的命运吧?除此之外,哥吉拉在片中的渡海能力更是让它产生出鲸鱼般巨兽的形象。一开始,中岛本人为了要作出哥吉拉的动作,曾模仿过大象、狮子、北极熊等哺乳动物。我们已经知道身为道地东京人的香山滋把大猩猩与鲸鱼的玩笑话斥为不能理解的无聊行为,接着本章则要从与恐龙相异处来思考哥吉拉,并专注在大猩猩与鲸鱼这两种哺乳类的族谱上。

《金刚》与《哥吉拉》

大猩猩(gorilla)这个词,最早是纪元前五百年的迦太基探险家汉诺(Hanno)在非洲西北部探险的纪录后,经过希腊语翻译出来的。「gorilla」在当地意指毛很多的人,其语源很可能是来自于非洲的本土语言。汉诺的探险纪录上记载着,虽然抓不到男性,但还是抓了三个(或是三只?)女性,汉诺将它们的毛皮剥下后还运回迦太基。后来,美国的传教士汤玛斯·塞维奇(Thomas Staughton Savage)在非洲发现类人猿属的大猩猩后,便称之为「gorilla」。但因为上述的故事,所以「gorilla」的原意一直被误解为「毛很多的女性」。

最新小说: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 成蝶 完美恋人 掌心痣(兄妹骨科h)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 我的独立日 抹青(gl) 软玉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