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可说是经过美方制作人、导演的整合,以不浪费含日本背景为原则下所剪辑出的新电影。就连在加拍的场景中,也会贴上有些日本味的海报。式根号上的救生圈虽然被印上了「海鸥丸」,但这不是美方的错字,因为这是基于《G作品检讨用脚本》而重现的最初设定。即便有「税关」或「新闻社」等手写字但也毫无违和感,可看出是有人适度从旁协助。那种美国电影常见的乱拼日文也没出现。不过,在大户岛的祭神舞中,有一位观赏当地庆典的男性,身上所穿的短衣用片假名写着不知所谓的「露西依露」,这可能只是单纯的把某位女性的名字写上去吧(搞不好是某个《我爱露西》(注12)的粉丝之手)?
和原版比较起来,最显眼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使用盖革计数器测量哥吉拉经过之处的放射能污染等,这些核武争议的相关画面都被删剪掉了。还有国会上的争论、长崎原子弹的女性幸存者、片尾山根博士的若不停止氢弹试爆是否会出现第二只哥吉拉的台词等等,只要可能会引起大众恐慌的话语都全数遭到删剪。因为美方不希望当年为了早点结束太平洋战争而对日空投原子弹的理论,会因为这部电影而在美国社会上产生争议。
这部电影形成了美国普遍对哥吉拉的印象。尤其一九六〇年代时,美国的电视上不断播映《怪兽王哥吉拉》,所以更加深了《怪兽王哥吉拉》就是原版《哥吉拉》的观念。除了少数死忠粉丝会去研究原版之外,一般的美国观众几乎没有接触过原版《哥吉拉》。吉见俊哉指出,好莱坞的氢弹题材电影,常常会将怪物带有放射能的灾害问题推给共产主义国家(参考自《梦幻的原能科技》)。不过,《怪兽王哥吉拉》几乎将提及核武问题的场面删减掉,因此《怪兽王哥吉拉》从发人省思的氢弹怪兽电影,降格为单纯的怪兽灾难片。
比较讽刺的是,虽然日本原作就已经消除了驻日美军等美国因素,而改以原子弹轰炸和氢弹试爆这样的形式间接指涉美国,但《怪兽王哥吉拉》又把这部分删掉了,因而与美国形成了双重的隔离。片中因此完全没有从美国角度掌握哥吉拉的观点。这让《怪兽王哥吉拉》的剧情主轴变成只重视日本国内的哥吉拉问题,以及史提夫·马丁的哥吉拉体验纪实,让整个电影变得像《超人:钢铁英雄》一样,成为一出立基于「美国例外论」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丁前往开罗途中经过日本的设定,就很值得让人探讨。因为在这部电影上映的一九五六年,埃及经过革命后,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正式就任总统。由于美国挺以色列而减少了对埃及的支援,埃及出于对抗向捷克购买武器而倒向共产阵营。但当时埃及也要和建设亚斯文水坝的美方资金周旋(注13)。也许马丁到开罗是为了采访当地火热的政治局势吧?还有,也能由此看出位于西半球的美国,将日本、埃及视为相对于美国地理位置的「东洋」(oriental)。
太平洋战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