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上没有承接,血缘上有没有关系呢?后来的读者不依不饶,又在家谱上去详细考证,结果还是大失所望。宋人马永卿《嫩真子》说:“杜氏凡五房,一京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阳杜氏,四洹水杜氏,五濮阳杜氏。而杜甫一派不在五派之中,岂以其仕宦不达,而诸杜不通谱系乎?”马永卿很愤怒:杜甫是西晋当阳侯杜预之后,杜牧的祖父杜佑也号称杜预之后,仅仅因为杜甫官做得不够大,连族谱都不让他进去了么?
十一、杜牧(2)
而从门第上来看,“小杜”排在“大杜”后面,杜牧会很委屈。明清以来,人们动不动就说小杜出身高贵,这是符合事实的,当初杜牧何等自命不凡,尤其为他的家世而自豪:“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唐音癸签》说“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胡震亨认为杜牧出身好,人长得又英俊,脑袋又聪明,有远见卓识,是个作宰相的材料。这个评价才说到杜牧的心坎里了。他的志向就是成为祖父杜佑那样的宰相,至于“老杜”杜甫,虽然有些诗名,但在他杜牧眼里,比起祖父杜佑还是差得太远。
杜牧在《上李中丞书》中自信地说,他对“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都颇有研究。为什么要关注这些事情,这不仅是家学传统,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将这些研究心得施诸政务。晚唐兵祸连结,杜牧花了很大气力去研究兵法,认为士大夫治国首先要治兵,所谓“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大有“天下兴亡,士大夫职责最重”之叹,因为他们不仅要管理政府,处理政务,还要能够带兵打仗。如果掌握军权的人不学无术,政治素质太低,只会舞大刀,那就可能成为跋扈的军阀,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杜还牧曾注解过《孙子》十三篇,经常写文章批评朝廷用兵之失,只可惜他的声音太小,没多少人听见。杜牧晚年自撰《墓志铭》,在其中感叹自己注《孙子》,推五星,记相法,如此多才多艺,人们却始终把他当作百无一用的书生。
2.盛名
杜牧早年所写的《阿房宫赋》,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过,人们关注的是他的文学才华,至于他自己所说的忧国忧民的宗旨,依然没有人理会。这篇文章给他赢得了后世声名,如金圣叹称赞它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清人李扶九则认为它家传户诵,至今尤新,古来的文赋,它应该排名第一。在当时,《阿房宫赋》还直接改变了杜牧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