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苏轼(9)
朝上东坡路,夕上东坡路,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不管名号的真正来源如何,我们所熟识的苏东坡出现了。因为诗人实在太清闲,没有公务需要他处理。很多友人怕受牵连,与他断绝了往来,他也知道自己此时不太受欢迎,很自觉地与外人保持距离。时间太充裕了,也许不知道怎样打法,据林语堂先生说诗人还练上了瑜珈。在给张方平的书信中,他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每天夜半以后披衣而起,面对东方或南方盘足打坐,调整呼吸,咽下唾液,气沉丹田,“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问,皆令热彻。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令极热。仍案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寝至明”。
当然,诗人还保持着几分理智,知道内丹可炼而外丹坚决敬而远之,虽然他对长生不老的外丹很感兴趣,但也知道这些异人奇士不可相信。长寿的秘方则在于调节心情,生活有规律,他总结了四条原则: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向。生活的自由,使他精神状态有很大的改观。随遇而安的思想,则使他超越了世俗的是是非非。诗人经常遨游在山光水色之中,品味大自然的和谐美妙。有次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一时兴起,唱词一首: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就有谣言传苏东坡顺流而下逃走了,黄州太守大惊失色,因为苏轼是他监管的罪人,他立刻前往苏家,结果发现苏东坡高卧未起,仍在酣睡。虽然诗人对外界的议论已经不太关注,可他的一言一行始终落在有心人眼中。有段时间苏轼患了眼病,几个月都杜门不出,结果就传言诗人已经归天,这个谣言甚至传到皇帝耳中。皇帝正在用膳,于是叹息说“难得再有此等人才”,竟然没有胃口再吃下去。老朋友范镇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很是悲伤了一阵子,还准备好了丧礼,后来他觉得还是应该落实传闻,派人到黄州一打听,才发现只是传言。后来苏轼在给皇帝的表章中说:“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当然,这只是套话,为了骗取圣上的鳄鱼之泪。此时的苏轼,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完全没有悲观厌世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