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1 / 2)

4.在边区的岁月

二十二、陆游(5)

秦桧死了,高宗皇帝失掉了主心骨,有些不知所措。他被金人吓破了胆,又无法压制日益高涨的抗金热潮,左右为难,最后索性闭目不视,将烂摊子交给孝宗皇帝,自己颐养天年去了——这其实是个明智的选择,暗弱的高宗终于做了一件让后人认可的事情。孝宗即位后,在与周必大闲聊时说到李白,就问当前有谁可与之相比,周必大说唯有陆游。这样,陆游不仅给孝宗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小李白”的称号也流传开来。不久,知枢密院事史浩、同知黄祖舜力荐陆游“善词章,谙典故 ”, 便殿召对后,孝宗皇帝评价他“力学有闻,言论凯切”,赐进士出身,擢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事修《高宗圣政》及《实录》,给予极高的荣耀。

更让陆游激动的是,孝宗起用了深孚众望的张浚为江淮宣抚使,积极筹划北伐事宜。陆游兴奋异常,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之中,许多重要的文件都是他亲手起草的,长此以往,他将很快进入权利中心。可惜,陆游又犯了文人常有“政治稚嫩病”,摆出一副忠心耿耿的姿态,对皇帝的佞臣横挑鼻子竖挑眼,触怒了孝宗,被赶到镇江通判,他的政治生涯又一次进入低潮。不久,张浚北伐失利,主战派偃旗息鼓,投降派卷土重来,秋后算帐,陆游由于“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官还乡。

在山阴镜湖之滨闲居了四年,经过多次上书,四十五岁的陆游获得了有关人士的许可,得到夔州(四川奉节)通判一职。偏僻山城中的一个低级官员,早年的陆游肯定会不屑一顾,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挑拣的余地了,一大家人等着他的工资,哪里还顾得上清高。清高是那些没有家庭负担的文人或者说家庭责任感比较欠缺的文人玩耍的。陆游这时所写的那些求职信,今天看来近乎乞讨。这篇《上二府乞宫祠启》是写给政府有关机构,希望看在曾经为官的资历上,凭空衔领份俸禄,他说:“白首而困下吏,久安佐郡之卑;黄冠而归故乡,辄冀奉祠之乐。……伏望某官因材授任,与物为春。察其愚无所能,乏细木侏儒之用;哀其穷不自活,捐太仓红腐之余。特暇闲官,使安晚节。弃窦宪如孤雏死鼠,宁是矜怜;譬杜枚以白骨游魂,少加恤养。某谨当收身末路,没齿穷山,玩仙圣之微言,乐唐虞之盛化。杜门扫轨,固莫望于功名;却粒茹芝,冀粗成于道术。虽无以报,犹不辱如 。”话说得含蓄委婉,文章也写得辞采飞扬,典故一个接一个,意思却简单,即希望对方发慈悲心肠,给点救济,自己会感恩戴德。

对眼前的这个通判,陆游不敢掉以轻心,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拖家带口,从浙江山阴奔赴四川前去赴任,其间他还写下了一部日记,即大名鼎鼎的《入蜀记》。人们常说的“穷而后工”,挫折出伟人,愤怒出诗人,大抵都是指这种情形吧。一到夔州,在《通判夔州谢政府启》中,他就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意:“贫不自支,食粥已逾数日;幸非望及,弹冠忽佐以名州。孰知罪戾之余,犹在怜悯之数 。”陆游在夔州的职责是分管教育与农业。次年是上贡举之年,按规定,陆游要担任监试官,负责监考。这种考试最容易沾惹是非,当年录取陆游的考官差点性命不保,活生生的教训让陆游望而却步,向上级部门申请病假,未获批准。曾几何时,自信、自傲的诗人也理智起来,变得小心翼翼,考试期间噤若寒蝉,不多说一句话。见到喜欢的试卷被黜落,也是一个人回到寝室偷偷叹气。有位名叫王樵的秀才,遭受黜落后很不服气,给他这位分管领导兼大名人写信质疑。陆游回信反复解释,说明自己权力有限,即使想帮对方说法,也没有人听,只会引来嘲笑罢了。他唯有向王樵表示同情,也希望对方理解他的苦衷。

最新小说: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 成蝶 完美恋人 掌心痣(兄妹骨科h)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 我的独立日 抹青(gl) 软玉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