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乃是骨鲠大儒,说话直言不隐,尤其是涉及民生,决不妥协。
罗士信摇头道:“萧相误会了,我的意思不是说不考虑救人,而是比起考虑救人。我们现在要做的更应该派人堵住黄河决堤,派人使船营救困在水中的河南百姓。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萧瑀一怔,点了点头道:“这号召百姓抢修堤坝,营救灾民,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百姓受灾,自顾不暇,怕是没有多少人会响应。”
罗士信正想将手中的象牙朝板丢砸过去,这么笨,脑子那么不灵活,怎么当这个宰相的,耐着兴致道:“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我大唐的将士来干什么的?保家卫国,可不只限于打仗杀敌。百姓有难,我们一样能够出一份力。关中十二军,有数十万常备兵力,在这危急时刻,我觉得可以出兵救灾。”
罗士信这话在朝堂上引发了一阵骚动,抗辩声不断,但诸多人却陷入了沉思。
罗士信的想法念头有些想当然,更有些超前。
出兵救灾在现代新世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国内出现灾情,不顾危险安危冲在第一线上的永远的可爱的人民解放军。尤其是特大洪水与大地震这般严重的天灾面前,那些一线上的人民解放军毫无疑问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是以罗士信本能的觉得这出现了灾情,他们这些兵卒应该第一个冲上去。而不是在这朝堂上听着,满朝的文臣商议什么救人救灾,防止瘟疫骚动。
这些东西倒也不是不重要,但是总的分个轻重缓急是不是?
这把兵派出去救灾,然后在坐下来慢慢的详细的商议出一套合理的救治方案。
这才合情合理,这一坐下来就说个没玩没了,那不是舍本逐末了嘛?
罗士信却是不知,因为通讯能力差,机动性又不强。往往天灾传到京师,地方上已经毁得差不多了。征调大军,反而成了无用之功。
对于天灾来临,通常皇帝能做的事情就是去祈福,去祭祀,甚至下诏罪己,表示这是老天对他的惩罚与考验,然后派遣地方官员去治理,或者从中央派去一名能干的官员负责。古代的兵以防卫为主,还没有深入灾区去救援百姓的。
所以罗士信这个提议还属首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很有新意,但未必不可行。
满朝文武也陷入了沉思中去。
罗士信此刻见众人反应,也知问题所在,自己又在不知不觉中将二十一世纪的习惯常识带到这里来了,想了一想,补充道:“出兵救灾最为迅速快捷,不但可以有效的缓解灾情,减少损失。同时还能让百姓意识到陛下爱民如子之心,对陛下更加敬重。另外有大军在侧,就算真有存心接天灾闹事之人,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能够免去不必要的灾祸。”
“此法可行!”萧瑀肃然点头,认可了罗士信的提议。
“臣也觉得大将军这一法甚妙,请求陛下立刻派遣一员能吏,全权处理救灾事宜,刻不容缓。”一个面容古朴年在三十许间的文士大步走了出来,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说了还给上首的李建成使了一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