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兵部尚书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最早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李靖这一跃直接成为武官之首,掌管军事事务。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李靖最关键的还是加封左光禄大夫。这武将授予文勋,意味着由武将过渡为文官。
唐朝重武,一般来说武将地位高于文官,但真正左右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始终是文官不变。
李靖这由武转文,毫无疑问的将是封侯拜相的前奏。
李靖竟然获得了如此殊荣……
了解各中道理的文臣武将无不羡慕万分,入相。参于国事是所有文武梦寐以求的事情。
李靖面容古朴,表情看不出喜怒,很冷静的接下了封赏。
李靖之后便是罗士信。
罗士信作为正面吸引突厥的主力大军。他惊才绝艳的表现是此次大胜的关键,更兼门客部下生擒颉利,功勋比之另一路的李世绩要高上一筹。
“郯国公、镇军大将军夏州都督罗士信,进貔虎以凭陵,戮鲸鲵于顷刻。长驱将入于荒原,震响傍惊于北地。握兵之要,夺人之心。盖万夫之敌,已慑群凶之气,中外称快。特受刑部尚书,晋封辅国大将军,赐绢八百匹,加食邑百户。”
这赏赐一下。文武又是一阵低声讨论。
继李靖之后。罗士信又直接由外放的镇边之将,直接调入中央,成为机关要员。政治感觉敏锐的人已经从中察觉到了一点点不寻常的动向,似乎就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这巨大的政治变动。
而且刑部尚书虽带着武官气氛,但却是实打实的文官。
李靖由武将受封文勋,罗士信这里也由武将转为文官又兼任辅国大将军这等崇高的武将勋衔。
李靖也就罢了,罗士信才几岁,职兼文武。这是有多器重。
他们那里知道在李渊眼中罗士信是可信任的家人,在李世民眼中罗士信对他有“从龙之功”。地位自当是极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