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道:“渊盖苏文确实不缺死战到底的决心,但是高句丽却缺死战到底的资本。”睿智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显然与罗士信想到一块去了,笑道:“海东三国这周边形势复杂万变,大和国、百济、新罗各怀鬼胎。我记得大总管曾说过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高句丽、大和国、百济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然触及利益,立刻千疮百孔。高句丽的主力部队让我们打光了,平壤城里的四万多兵马是他们整个国家最后的兵力。高句丽现在已经不是海东第一强国,而是海东最弱的国家,连极北的异族都比他们强。但是这个最弱的国家却拥有太白山这个宝山,谁看的下去?高句丽此刻的剩余兵力连自保都存着一定问题,他凭什么跟我们打?现在就算他有办法能够打赢我们,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付出的代价,能不能打。”
李道宗恍然。
苏定方眼中一亮道:“从长远计算,高句丽是不可能与我们打了。想要脱困,只有求助大和、百济……我们的敌人应该是大和、百济,而不是平壤。”
ps: 思绪一下子枯竭了,整理了一下情节,回复了下灵感。
第五十二章 拟定对策 故人求见
李道宗这时也反应了过来,高句丽目下举国兵力不过四万多,唐军一但发动平壤城攻防战,死伤在所难免。不管唐军最后能不能攻下平壤城,高句丽自身都伤不起。四万余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保已经是严重问题,但好说歹说也有一点点的威慑力。但是再让唐军消耗个一两万,只剩下可怜的一两万兵卒护国,高句丽凭什么应对未来的挑战?就算不会被唐军灭了,也会受到历史弱肉强食的不变道理而亡。
所以真正不敢打不敢消耗的是高句丽,不是握有十万大军的大唐。
他双手一合,大笑道:“不错,他们只有四万多兵力,最怕的就是我们攻城,跟他们耗在平壤城下。我们耗不起,他们更加耗不起。”
作为李唐皇室中唯一能与李世民相比的皇亲,李道宗亦非易于之辈,这一反应过来,思路打开,道:“我若是渊盖苏文面对这般情况,必定珍惜每一兵一卒。不会妄自动兵,只能借助盟友百济、大和国的手来对付我们。不过百济、大和国也不是说利用便利用的,渊盖苏文一定会下血本诱使百济、大和国来战。只是百济、大和当下正在于新罗僵持胶着,如何来增援?”
苏定方望向罗士信道:“近日一直与高句丽作战,却忽略了百济、大和与新罗的战事,却不知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
罗士信略微摇了摇头:“详细情况,我这里也不太清楚。左将军的仇敌在于高句丽,他们的情报网仅限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不在其中,即便是我也没有得到第一手情报。他们三国的战事不太清楚,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关于新罗的求援信。可见他们的情况并不恶劣,不需要我们支援。”说到这里,他眼中有着一丝奇怪。